第二百二十七章 百里(2 / 2)
长冈半太郎又对他们说:“我会尽快帮助李谕君安排好试验器材,这些装置虽然并不难搞,但是运输起来却有些棘手,恐怕运费会非常高。”
蒋百里说:“只要能给李谕先生办好事,花点钱无足挂齿。”
这些能留日的学生都不是什么缺钱的主,关键李谕也不会让他们花钱。
长冈半太郎说:“你们可以联络货运公司,我会在一两天内安排好实验器材。”
现在东京帝国大学蛮受日本重视的,给的经费很高,试验器材确实非常充裕。
两人离开东京帝国大学后,蒋百里还有点感慨:“太遗憾了,上次真该来见见李谕先生。”
鲁迅说:“那次他走得太快,并没有呆多久,你如果见到他后就会发现,总感觉他似乎一直处于很忙碌的一种状态。”
蒋百里说:“肯定是他心中一直也想着让咱们的科学事业发展起来,作为领头羊,恐怕他要一直这么忙下去了。”
鲁迅悠悠说:“累点倒是无妨,我也真想成为一名教育事业的领军人。”
蒋百里笑道:“着什么急,以后有的是我们要做的事。”
蒋百里此刻还是个拒俄运动者,不过此后他就是抗战时期对日作战非常关键的一名总体筹划者了。
——
国内,由于缺乏试验器材,现在李谕还是以数学物理方面的理论研究为主,忙乎了好一阵子后,谢煜希又找到他尽快动身前往广州和香港,也要在那边开设学堂。
现在的外国人对国内印象最好的地区差不多就是广东、香港和上海,清末民初时这些地方的现代化进程也的确更早一点。
只不过李谕现在和香港没有什么联系,并且全香港都是租界,不如先去旁边的广州看看,反正它们离的很近。
广东早在开埠之前就一直有通商传统,所以即便没有租界,对西方的接受程度也没差太多。
不过由于开发时间太早,广州的港口如今帮派林立,没有个当地人指引,还真不太好落脚。
李谕尝试联络了下他脑海中想到广州后的第一个出现的人物:黄飞鸿。
想不到还真的收到了回信,黄飞鸿一听李谕要来广州,异常高兴。
他们坐着轮渡,跨过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后,由珠江北上到达广州港口码头。
除了黄飞鸿和弟子梁宽,黑旗军统帅刘永福也一并来迎接。
李谕和谢煜希还是很好辨认的,一个剪了发,一个则是美国人,黄飞鸿几人很快就发现了他们:“帝师先生!本人黄飞鸿,久仰久仰!”
黄飞鸿差不多快50岁了,但李谕脑海中总是抹不去李连杰的样子。
李谕抱拳道:“黄师傅好!”
黄飞鸿笑道:“你才是师傅,还是帝师!我不过就是个棍棒师傅罢了,没想到你还能知道我,让我真是倍感欣慰。”
李谕心想,你以后的形象在电影里那是人尽皆知,都上好莱坞了,能不知道吗。
李谕说:“黄师傅武德充沛、医德精诚,当然知道。”
黄飞鸿又给他介绍:“这位是黑旗军刘统帅。”
李谕说:“将军好!”
刘永福说:“老夫没读过几天书,但知道你们这些读书人的厉害,尤其还是像你这种通晓洋人学问的。”
李谕说:“单单我一个人懂还不够,所以这次来广州,是应谢煜希女士的基金所请,要在广州建立一所中小学,专门培养西学人才。”
黄飞鸿说:“办学校?好事好事,我们肯定鼎力相助!”
几人来到黄飞鸿的宝芝林,一进去就能闻见一股酒精味。
黄飞鸿说:“自从采用了你的酒精后,病人们外伤的恢复效果果然非常好,为我省了不少事,只是搞不清楚其中原理。”
李谕笑道:“很简单,黄师傅要是买个显微镜,就知道为什么了。”
黄飞鸿问道:“显微镜?那是什么?”
李谕解释说:“就是一种能够看到细小生物的器材。我们四周有数不胜数、数量惊人的细菌,他们都是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正是它们让伤口发炎。”
梁宽说:“怎么会,我眼睛好得很,怎么可能看不见。”
黄飞鸿说:“你不要插嘴,让帝师说完。”
李谕说:“广州城里应当有洋行,他们会有这些器材出售,一看就知晓。”
黄飞鸿说:“我曾经见过,不过好像都是夜晚看星空用。”
“原理不太相同,镜片可以看的很远,也可以看得很近。”李谕说。
也没法和他具体解释特别多成像原理,只能说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很多极其细小的东西都可以看到,在西医医院里,显微镜是不可或缺的仪器。”
梁宽不以为意:“闹了半天是洋医生的玩意,他们的本领怎么比得上师傅!”
黄飞鸿呵斥他道:“梁宽!都说了要对西学尊重,不然他们怎么可能如此强大。”
梁宽嘟着嘴小声说:“就是不如师傅。”
黄飞鸿说:“包括酒精,不也是洋人医院在用的?很多东西我们当然要学习。你别在这捣乱了,先去给帝师拿几块西瓜解解暑。”
李谕从宝芝林的陈列布置看得出这里面是以外伤治疗为主,想了想说:“还有一种比酒精更好的消毒液体,等我回头实验室建好了,说不定可以帮您做一下。”
黄飞鸿问道:“还有更好的?”
李谕点点头:“只不过制备起来还有点困难,若能够做出来,会第一时间通知黄师傅。”
李谕想到的是碘伏,不过确实牵扯到了一些化学内容,不知道能不能短时间做出来。
黄飞鸿再次抱拳道:“帝师也有一颗仁爱之心。”
李谕谈到正事,问道:“如果我想在广州城兴建中小学,黄师傅有何建议?”
黄飞鸿问道:“是新学堂?”
“是的。”李谕点点头。
黄飞鸿摩挲着手掌,想了一会儿说:“几年前曾有万木草堂,盛极一时,可惜随着康梁二人东渡外国,已经几乎荒废。”
李谕笑道:“这里还是不用为妙。”
万木草堂就是当初康有为讲学的地方,也就是康门的大本营,维新时期确实相当火爆。
黄飞鸿又思索一会儿:“对了,听你介绍,谢女士来自美国,正巧广州有一所曾经的留美学童先修班,这些年来也没有太多用处,你们可以把那块地盘下来。”
李谕和谢煜希一听确实来了兴趣,留美幼童曾经学习呆过的地方,还真是挺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