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2 / 2)

天才科举路 折秋簪花 5875 字 4个月前

而至景帝落坐,方才道:

“免,入座吧。”

众人谢过之后,方才落坐,但却无人敢抬头直视天颜,景帝这会儿眸子落在最前面的徐韶华身上,未语已经蕴起三分笑意。

徐韶华亦是敏锐的察觉到景帝的目光,不过他并未僭越的抬头,殿试之上,除了圣上亲至定下题目外,另有百官在帘外观察考生的一举一动。

虽说如今大周人才缺失,殿试通常不会将原本取中的贡士贬去,但即便是大周如今不过数十年的历史中,也曾有些冒犯天颜、不受礼节之辈被驱逐出宫,不得殿试。

最近的那一位更绝,当庭出虚恭,还未被百官点出,便已经被内侍请了出去。

也就是说,殿试这一日,哪怕是寻常人不幸患了风疹,便是痒死也不可在殿中有丝毫不雅的举动,否则十年,乃至数十年的寒窗苦读,便都在此作废。

景帝并未多言,只是说了一些场面话,表示对诸人的勉励与关怀,但只是寥寥数语,却是让一些考生不禁湿了眼眶,作掩面之状。

帘后的百官这会儿也是做认真倾听之状,一时殿中只有景帝的声音响起,景帝的目光缓慢的从最后一人的身上收回后,随即抬了抬手:

“德安。”

德安顿时会意,随后将三份考卷奉至御前,景帝随意取出一份,德安瞧过编号,随后高声唱道:

“本次殿试,取甲字一号卷!”

话落,便有一群内侍奉题而出,将考题放置在考生的桌前,随后悄然退去。

这一过程不超过一刻钟,可是此前一路披荆斩棘,坎坷过来的考生哪里见过这般阵仗。

一个个还未答题,便已经有志得意满之人,如此喜形于色者落入百官眼中,陈庭齐直接抬手给其记了一笔。

如无意外,除非此人本次可以跻身三甲,否则便只能沦为末位了。

右相偏头看了一眼,但也没有多说,至于安王与平南侯二人那叫一个悠闲。

而这里头,最上心的不是陈庭齐,也不是右相,而是——左相。

左相近两年身子骨越来越差,但只要他在朝堂一日,便能压的右相不能再进一步。

但他终有老去之时,他更想在自己离去前,看着自己一心辅佐的圣上有贤才可用,奸佞尽除。

当然,左相没有说的是,他更想看看这位徐韶华是何许人也,右相那老狐狸能被他唬住,安王那笑面虎也能为其让步。

最重要的是,连圣上也对其连连称道,不过左相牢记景帝的话,一直并未亲自去见过徐韶华,这还是他头一次正大光明的看。

这会儿,考卷刚一发下,少年从容自若的拿起考题,垂眸细看,墨发半挽,那背脊上薄披的长发随清风一缕,轻轻摇曳,唯独少年那笔挺的背脊,不动如山。

左相一时也不由心中暗叹,行止有度,真君子也!

而此时,徐韶华的注意力早已经集中在考卷之上,殿试的考题只有一道,答卷字数限定在一千字内。

是以在看到考题之后,考生便需在心中对于破题、解题之法有所思量,其内容应答之上,也需要仔细斟酌审视,不可疏忽慢待,否则若因一字之差,而失了名次,那便是悔之晚矣。

但见那考卷之上,白纸黑字:

“制曰:朕德菲陋,缵绍丕图,恪守鸿业,业业矜矜,以期不坠先帝之志,然内忧通敌之臣,外患二国之攻……伫尔深谋,朕将亲览。”

这道策问,景帝只是将近年来国内发生的大事略略点出,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一则是原晏南巡抚梁向实通敌叛国之事,二则是傲舜与月以两国之战。

一为政务,二为军事,诸考生可以作答的点太多太多,但这里面对于诸人的取舍亦是重中之重。

毕竟,大多数学子对于军事来说,一窍不通,即便硬着头皮写下去,只怕也是纸上谈兵,最后反而落了一个虚浮无度的结局。

但若是谈及原晏南巡抚通敌叛国之事,便要对于此案从头到尾有所了解,这亦要求考生不是那等闭门造车之人,也要对时事政务有所了解,亦有自己的看法。

可以说,殿试这一题,看着简单容易,可每一个考生可以想到的破题之法,都对于他们有着极高的要求。

一旁观察众人的百官,这会儿虽不知考题如何,可是看着众人纷纷紧皱的眉头,也知道这次的考题并不简单。

本次殿试乃是景帝娶妻之后的首次殿试,由景帝自己全权出题、抽取,写了什么百官皆不知晓。

就连景帝,也是自己巡考之时,这才知道自己抽中的是哪道题目。

不过,景帝对于自己的现状十分了解,此届由自己亲自监考的考生,对于景帝来说,才是正经八百的天子门生,也是他未来的肱骨之臣。

只不过,现下对于景帝来说,最重要的,还是那坐在最前面的少年。

景帝自首排而过,并未细看,只慢悠悠的在殿中走了一圈,可他这一走,却直接吓得一名考生直接一个哆嗦,毛笔在纸上拉长了一道。

那考生一时面色煞白,见景帝什么也没有说,这才从内侍手中取过了捡回的毛笔,舔了舔笔尖,这才继续作答。

而等景帝一圈转悠回来,这才装作不经意的路过徐韶华的考桌,抬眼看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