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转进(1 / 2)

南明义军 随笔道人 3165 字 2个月前

济南城。

吕逢春在得到周王孟浚亲临前线时,那是胆战心惊,而且听闻榆园军归降孟浚,其势更众,如今对外号称六十万大军。

光听这人数,就吓的吕逢春手脚冰凉,吕逢春当然知道号称肯定是有水份,但是探子回报,大军连绵数十里不见尽头,有旗号的军镇都有十四面,周军一个军镇一万人,这正兵都有十四万人,辅兵最少也有十余万,按吕逢春心中估计,周军兵力最少有二十五万人。

如今济南城内,山东各地的总兵参将可都抽调的差不多了,像东面的青州府,莱州府,几乎也和东昌府差不多,各城中也就留些维持秩序的守兵,一旦济南失守,山东立时全陷。

即便这般抽调,济南城内兵力不足四万人,而且吕逢春派人清点各地援兵时,有点兵册上有三千人,实际上却只有两千多人,有点兵册倒是满额,可里面有些却是乞丐,老弱滥竽充数。

吕逢春这些时日,那是一日一报京师,每报皆是求援,而多尔衮仅仅是派了一队两百人的八旗兵,这两百人名为援军,实者是为了监视济南城中诸将。

多尔衮现在哪里敢发兵南下,关外抽调的兵力还未至,特别是索伦兵,多尔衮对这批索伦兵寄予厚望,在其未至之前,多尔衮绝不会南下,除非是孟浚大军冲入河北平原,那样的情况下,八旗才会出动。

吕逢春见援兵已成泡影,只能日夜拜佛,祈祷佛祖庇佑,让孟浚不要来济南。

而山东布政使王点私下里对吕逢春劝道:“抚台,济南比邻运河,若是济南不在孟浚之手,其必不敢北上,然,如今孟军势大,济南城中,兵马不全,难以固守,不如退往青州府!”

吕逢春迟疑了许久,才摇摇头回道:“不妥,如今孟军未至,本抚便仓皇而逃,朝野上下,必然问责于吾!”

王点苦口婆心的劝道:“抚台,正所谓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撤往青州府,一则可保全兵力,二则可以拖延孟军北上的步伐,摄政王知道,定然不会怪罪,至于朝中那些言官,如今又不是前明时,摄政王对那些清流,平日里说话那都是当放屁。”

吕逢春沉思好一会儿,还是拒绝了王点点建议,言:“孟浚未必会转而围攻济南,说不定其受不住诱惑,一心想要夺取京师也未可知!”

其实吕逢春心中根本没有孟浚北上后,他要去骚扰的意思,他只想等到天下局势明朗,择强者而仕,吕逢春也派了心腹过去,指天为誓,表明吕逢春绝无虚言,只是可惜的是不论是孟浚,还是赵用平,柏永馥等将,皆不信。

倒也不是说一点都不信,只是数十万大军之身家性命,如何能将信任托付于敌人之手。

直到周军进驻安平,大军转而东进东阿城后,吕逢春如遭雷劈般呆若木鸡,孟浚果然是盯着济南城而来。

吕逢春越想越觉得守不住济南,在思索片刻后,他坐在桌案前,向摄政王多尔衮上疏,言:“臣顿首百拜,谨呈此疏,盖因情势危急,故冒死陈情,乞恕臣之无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