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很是惊讶,没想到父皇早就想过了这个问题,而且还向满朝文武官员与榆林郡王请教过了。
“父皇,那不知满朝文武官员与榆林郡王,都是如何回答的?”朱慈烺满脸的急切神色,向着崇祯皇帝问道。
崇祯皇帝回忆了片刻后,这才说道:“关于这个问题,满朝文武官员的回答很是模棱两可,朕记得当时的内阁首辅周延儒回答说,朝廷财政之所以会如此紧张,大部分都是因为天灾人祸的影响。”
“另外还有,则是因为商税过高的原因。”
天灾人祸!
商税过高!
听得崇祯皇帝说出的话语,朱慈烺越发的疑惑不解。
天灾人祸影响朝廷的财政收入,这一点朱慈烺还是比较认同的。
毕竟,一旦整个天下发生了天灾人祸,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动荡不安,而百姓们要想安心的种田,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没有了百姓们上缴赋税,朝廷财政自然就会紧张,这是一环接连一环的。
可是商税过高,从而影响朝廷的财政收入,这又有什么关系。
这应该是商税高的话,朝廷财政收入才高,怎么可能反而降低财政收入。
对于这一点,朱慈烺感到十分的不解。
当即,朱慈烺向着崇祯皇帝问道:“父皇,为什么商税过高,反而会降低朝廷的财政收入?”
“朕当时也是与你这般所想,并反问周延儒这是为什么,而根据周延儒的回答说,朝廷将商税定的过高,这就导致没有多少百姓愿意经商,进而使得朝廷的财政收入降低。”崇祯皇帝说道。
“这......儿臣记得我朝的商税是三十税一,这也并没有多高啊!”朱慈烺很是不解的问道。
“是啊!三十税一的商税,确实不是很高。”
崇祯皇帝认同的点了点头,继而说道:“可朕哪里知晓这些,心里还真的以为三十税一的商税,确实是很高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直到朕从榆林郡王那里,终于是知道了经商的利润,知道了朝廷财政紧张的最终问题。”
“父皇,那不知榆林郡王是如何说的?”朱慈烺连忙问道。
崇祯皇帝面露回忆之色,轻声说道:“朕清楚的记得,当时榆林郡王是这么告诉朕的,他说朝廷的财政其实并不紧张,只是有大量的田地没有收到赋税而已。”
“就像那些免税的田地,都是因为国朝优待士绅,从而使得朝廷无法从免税的田地中收取赋税。”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才导致许多百姓故意隐匿田地,将田地挂靠在官绅士族的名下,以此来躲避需要缴纳的赋税。”
“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另外还有官场腐败的因素。”
“官场腐败!”
朱慈烺心中惊讶,静静地听着崇祯皇帝继续讲话。
只听得崇祯皇帝继续道:“记得榆林郡王曾向朕说了一个例子,在陕西西安府一座县城之内,一名七品县令竟敢向百姓们加征赋税,而且还罗列出了各种其他的税收,例如有成亲税、丧葬税、过路税等。”
“区区七品官员竟然向百姓们加征赋税,自然是有上官的支持,所以这名七品县令才敢做出这样的事情。”
“至于加征收取的赋税,则是全都落入到了某些官员的口袋中,根本没有上缴朝廷。”
“由此可见,官场腐败对于朝廷财政的影响,是有多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