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辽东格局之变(2 / 2)

倒了地主、乡绅,好了老百姓,充盈了国库。

没有什么比这种事更好了。

有了如此庞大的屯银量和黄金储备,印钞机就只管放心大胆印钱便是了。

今年的北京城一派新气象,连路边都挂满了彩灯,一辆辆雍容华贵的马车,在宽阔的水泥道上奔走,他们要去皇宫,去给皇帝祝贺新年。

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今年的新年也格外的欢喜。

路上不仅仅越来越多自行车,倒是在朝阳新区,有不少人在排队买新衣衫。

都在传朝阳新区开了一家叫“如梦令”的布行,正月初一的一大早,便登上了报纸的头条,引起了大半个北京城的热议。

为何?

因为便宜!

以前一件布衣,要售价600文,棉衣售价1500文,一般的丝绸要一万多文,中等的也要文,上等的丝绸,百两银子,王公贵族穿的都是千两银子!

崇祯那一身,基本上无价,天下间最好的裁缝制作的,每一针每一线都极其讲究。

普通人一个月收入600文不错了,平时吃饭能活着,要买衣服,想都别想。

许多人的衣服,一穿便是十几年,破了就打补丁,甚至有人一辈子就一件衣服。

因为贵啊!

而现在这家新布行(古代服装店叫布行),布衣卖多少钱?

200文一件!

直接降了400文!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崇祯五年的新年,北京城会突然出现这么一家布行。

不仅如此,这家布行的所有衣服款式都非常的古朴而有美感。

它与现在大明的服饰有区别。

明朝的服饰自然属于华服,但是受到元朝蒙古人的影响极大,与汉唐宋的华服区别很大。

这家“如梦令”出的款式,将蒙古人的影响去掉,恢复了华服的古朴和大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再加上售价比之前便宜了许多,崇祯五年正月初一开业,就出现排长队的现象。

而这一天,京城所有布行老板的心都碎了。

到了中午的时候,便有人传言“如梦令”的衣服款式,是出自当今一位王公贵族之手,一时间,大半个京师都热议起来。

等正月初一的大朝会结束后,崇祯回到乾清宫,看了今天的报纸,又听了王承恩关于民间的汇报,不由得开心起来。

一件布衣之所以能降到那个价格,是因为飞梭纺纱机现在已经在北京制造局成排成排转动起来。

布匹的生产效率增加了8倍!

相应的,对苎麻、蚕丝等原材料的需求也大大增加。

产能正在快速提升起来,而市场端的需求呢?

崇祯二年,北直隶开始修建从北京通往锦州的水泥路,招募民间的工人,每个月一两钱的俸禄,管吃喝住。

到崇祯四年,水泥路的工人规模已经发展到十万了。

这十万人,大部分都是顺天府的人。

这是干了什么?

当然是拉动了一批人的就业!

以前北京城到处是乞丐,现在街头的乞丐明显少了许多。

而“如梦令”门口那么多人排队,以及雅兰堂的销售额暴涨,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有一些小老百姓,手里有一点余钱了!

有人说,北京城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惊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