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四百三十章 破晓!(2 / 2)

另一边,王勇年和候承平两位核工业集团的院士,坐在一起,小声的聊着天。

摸着戴在胸口沉甸甸的958勋章,王勇年有些感慨道:“总觉得自己没什么资格带着这份勋章。”

一旁,候承平笑着道:“可别这么说,咱们带队建造的示范堆工程,设计优化的发电机组,还是很不错的。”

王勇年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虽然在可控核聚变示范堆工程的建造上,他们的确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那是团队的。至于组合发电机,其优化的核心思路也是那位徐教授给出的,他们后续虽然优化了一些细节,但这些东西,老实说,给到其他人也都能做。

当然,今天让他有些感慨的,不仅仅是自己胸前带着的这枚勋章,还有见证可控核聚变的崛起,以及可控核裂变发电站的退休。

破晓示范堆的点火成功,以后国内估计不会再建造核裂变发电站了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或者说,即便是建造,也仅仅是一两个用于科研方向的,而不会大规模的用于发电。

毕竟每一个核电站的建造,都需要耗费大几十亿甚至是上百亿的资金。对比之下,可控核聚变发电站能用同样的价格发数十倍核裂变的电。

孰优孰劣,不言而喻。

然而对于从事核电站建造工程几十年的他来说,熟悉的领域一下子突然就落幕了,要说心里没一点感觉,那是不可能的。

或许,在完成这次的表彰大会后,他也该考虑退休的事情了。

一旁,十几年的同僚候承平似乎看出了他心中的想法,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老王啊,现在想着退休可不行。”

“可控核聚变的火花刚点亮,咱们作为第一批的建造者与见证者,总得将它传承下去。”

王勇年看了他一眼,轻声道:“那位还在呢。”

闻言,候承平哈哈笑道:“指望他就算了。他的精力,不应该也不可能浪费在这个上面。哪怕他想做,我也得将他赶回去研究其他的。”

思索了一下,王勇年脸上挂上了笑容,点了点头,道:“也是。”

另一边,相对比其他人的激动和兴奋,同样坐在前排的谌明继心情就有点复杂了。

尽管他也是华国可控核聚变的奠基人物之一,但今天坐在这里,带着这枚象征着可控核聚变领域顶尖荣誉的的勋章,总觉得自己心里很不是滋味。

看着一眼正在舞台上发表感言的那位年轻人,谌明继叹了口气,过去的都让他过去吧。

对于徐川来说,他倒是没有想那么多。

老实说,尽管因为一些‘屁股’方面的问题,他和谌明继曾经有一些过节,但在那一套顶级的ICFR加热天线送到栖霞可控核聚变工程基地的时候,一切就都烟消云散了。

而且,在徐川看来,没有彭鸿禧、谌明继这老一辈人搭建起来的架子,他也不可能做到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就完成可控核聚变技术。

不管怎么说,他都培育出来了一大批的人才,也做出来了不少的技术。

毕竟,没有这些人才,没有这些技术,哪怕他有能力解决可控核聚变的各种难题,也找不到一口做饭的锅灶。

.......

PS:二更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