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745章 大圆镜智(2 / 2)

二者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慈悲”。

同理,不入品的云鲸以肉身供养众生,也并不比九品的云鲸更卑微,既然如此,那修行的原因是什么呢?

为何要修行呢?

根据这个问题,李启和云鲸的内心,开始互相映照。

李启阅读着云鲸的内心,云鲸也看着李启的内心,两者就像是互相对立着的两面镜子,开始不断的反射同样的事物。

理论上来说,站在两面面对面放着的镜子之间会出现无限个像,因为相对镜像可以反复反射,但实际上不会是无限,最终有多少映射,主要取决于镜子对光线的散射及吸收效果,换句话说,叫“分辨率极限”。

就看那一面镜子更光滑,反射率更高,那么就能重复更多次。

而李启感受着这种不断的映射,最终,李启停了下来。

云鲸的内心太过于纯净。

李启虽然也能映照内心,但他却不如对方,所以这种无限的映射只会停在李启这边,这是李启不如对方的表现。

这让李启惊叹。

与此同时,关于云鲸的答案,自然而然也就浮现了出来。

大光明镜!

这是大光明镜!

佛门的大光明镜,也被称为“大圆镜智”。

这是一个比喻,比如僧人就像一个圆满光滑的镜子一样,可以照内照外,照天照地,通彻无碍,法界一切众生,无处不至,无时不照。

不忘不愚,一切境相。

性相清净,离诸杂染。

纯净圆德,现种依持。

能现能生身土智影,无间无断,穷未来际,如大圆镜,现众色相。

说人话就是,他的内心太纯净,太无暇,以至于没有任何尘埃,所以可以映照别人。

有偈语言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当你的内心完全没有尘埃的时候,纯净的精神便可以映照出别人的精神。

其实普通人也可以做到,所谓的“共感同情”便是如此。

你看见别人撞到了脚指头,你也会痛,这就是一种“共感”。

你看见别人的悲伤,你似乎也能感受到某种悲伤浸染了你,这也是共感。

但普通人的心如明镜台,被尘埃所覆盖,以至于失去了和其他人共感的能力,只有极其强烈的情绪才能够引起这种共感。

但是眼前的云鲸不一样。

他真正做到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他是真正的大光明镜,大圆镜智,通过自己的内心,映照出了李启的内心,于是得到了李启的共感,进而体会到了李启的思考与心情。

就好像是一个目光敏锐的观察者,一个具有深沉智慧的深思者,只需要观察一个人的动作,就能窥破别人灵魂深处的隐秘。

那些高僧所能看破人心,靠的应该就是这般力量。

这是一个普通云鲸能做到的吗?

怪不得会被长桥的人搜集到,这……简直就是佛子应有的素质啊!

李启心情大好,他觉得,自己肯定是找对人了。

这般素质,除了佛子转世,还能有谁?

要知道,大光明镜,可是佛门“慈悲”的一大来源啊。

李启也曾研修佛法,知道这代表什么。

佛祖割肉饲鹰,为何?

因为,他就是大光明镜,能够理解鹰那饥肠辘辘的痛苦。

真正意义上的感同身受,所以他对众生都抱有真正的慈悲,就好像对自己一样。

一旦具备了这种能力,羊就能够理解狼的饥肠辘辘,所以不会怨恨狼之前吃掉了自己的家人。

狼明白了羊血肉撕裂的痛苦,所以不会再去捕食羊群。

人和人,不再互相把其他人当做敌人,因为完全的感同身受,使得他们可以互相理解了。

人和人不再敌对。

人们互相帮助,互相友好,伤者得到良好的救治,死者得到妥善安葬,之前的仇敌握手言和,曾经的敌人互相帮忙。

人们不再孤独,每个人的内心都被展露了出来,能够放下一切仇恨,因为他们理解了“敌人的苦衷”,理解了先前和自己厮杀的人的“想法”。

当你真的“理解”他人,而不是站在自我的角度“曲解”他人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一切都是情有可原,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你不会埋怨他们,因为大家都能互相“理解”。

所以,这种供养,和修为完全无关,仅仅是心中的选择而已。

佛性。

李启在这里面看见了完全的佛性,这必然是佛子才具备的特质。

那么,还差最后一点,就能够证明对方是舍利弗了。

那就,修行与智慧。

仅仅有慈悲和大光明镜,那只能说具备佛性,有成为佛子的资质,但佛子那么多,也不一定是舍利弗就是了。

所以,在彻底领会了对方的“佛性”之后,李启对云鲸说道:“我有办法,能让你救更多的生命,也能让你从另一个层面普度众生,你想要吗?”

“另一个角度普度众生?”云鲸茫然,他不知道李启在说什么。

但下一刻,大光明镜映照李启的内心,让他知道了李启说的是什么。

李启想说的是,肉体的供养只是一时的,他的肉总是会被吃完,他总会死。

但是,若是教育,普及佛法,让众生皆能领会佛法,那么,众生皆布施,皆供养,岂非人人都不必再布施供养?这样所有人都能得到好的结局了。

云鲸顿时欣喜起来,于是说道:“竟然还有这样的办法,请教教我!”

李启点头,随即开始坐下,诵念佛经,以此传法。

若云鲸真的是舍利弗,那对方开始修行之后,定然会展现出不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