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自耕农根本用不起,只能用人力挖田翻地。
“耕牛下乡”,就是由朝廷提供耕牛。
百姓可以到大周钱庄贷款购买,也可以租用。
缓解当下有的百姓没耕牛的状况。
等过上几年。
家家户户应该都能够拥有耕牛了。
粮食生产效率将得到很大程度地提升。
与此同时。
用于灌溉的筒车被广泛应用起来。
解决了把低处的水引到高处灌溉的问题。
……
冶铸作坊的轴承生产进入量产阶段。
轴承作为一种商品,开始被商队、行商贩卖到全国各地。
有了轴承,手推独轮车也能逐渐推广开来。
对于需要大量体力劳动的农业生产来说,无疑是一大助力。
而且。
小皇帝还让冶铸作坊铸造了一种脚踏式齿轮传动装置。
他要把后世农村所用的脚踏式脱谷机打造出来。
这种打谷机原理很简单,就是一套齿轮传动带动滚筒快速旋转。
比起人工甩打脱粒,省时又省力。
有了好钢。
铸造出质量过硬的齿轮,完全没有问题。
宇文衍把绘制好的图纸交给作坊铁制用品铸造小组,让他们试着去做。
弄出来后,再让工部派几个木匠配合。
把脱谷机的木制框架打造出来,装配上齿轮传动装置。
一台脚踏式脱谷机就大功告成了。
不过。
新事物的诞生肯定要经历一个不断试验的过程。
有了小皇帝指定的明确目标,又没有技术壁垒限制的前提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台小小脱谷机肯定能够打造出来。
春播前。
大量的荒地、滩涂被开垦成良田,保守估计有去年的两三倍之多。
除了先进农具的广泛应用。
朝廷下诏释放私奴,自耕农大量增加也是助力之一。
棉花试种成功后。
裴矩又从西域收购的大量棉花种子,已经陆续抵达京城。
这些种子会分发给京城到洛阳一带的百姓种植。
棉花虽然取代不了丝绸,但却可以逐步替代麻。
麻就可以用来制作麻袋,麻绳这些日用品。
麻布衣服不论是舒适度,还是保暖性,都不是很好。
它唯一的优点就是便宜。
这也是为什么穷苦百姓,大多都是穿粗麻布衣物。
除了棉花种子。
宇文衍想要的西瓜种子也被裴矩找到了。
西瓜在西域地区已经有种植,只不过叫的名字有所不同。
西瓜性寒、味甘、解暑。
因而,当下称之为“寒瓜”。
为了找到西瓜种子,小皇帝特地画了一幅彩色水墨画。
一块瓜田,绿油油的藤缦,黄色的花,青绿色的瓜。
还有切开后的样子,每一个细节都描画得清清楚楚。
这么一幅写实的彩色水墨画。
只要见过西瓜的人,一眼就能认出来。
宇文衍把种子交给农学馆的贾仲明,让其找一些沙地试种。
他也不知道关中平原的气候能不能种植,只能试试看。
一旦能够生长的话,等到炎炎夏日,就能吃到冰镇的西瓜了。
或是榨上一杯冰凉的新鲜西瓜汁。
香甜可口,冰冰爽爽,喝上一口。
简直不要太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