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绥远之战二(1 / 2)
宋金两国处于对峙状态,互派斥候再正常不过,不过都是在双方看得到的区域内不断游弋、探查而已,一方面显示自身的军事存在,另一方面也避免对方搞突然袭击。事前,金军所在山梁不远处亦有大宋的斥候,只不过陡峭的山势限制了他们,以至于不能很快赶去支援,只得目瞪口呆地看着穆文栋他们浴血归来。
穆文栋的得手成功激发了数千宋军的士气,山呼海啸般的叫好声回荡在金军一侧的山梁上。也许是知晓这里面有宋国统帅,又或许是为了保住士气不坠,不一会儿,一阵隐隐约约的隆隆声自山梁那边传来,看样子有数量不少的骑军自绥远城中驰出。李独霜脸色微变,自己这边数千人可是在行军之中,而且大部分都是步兵以及辎重,仅有数百骑护卫。
斩杀十来个斥候不至于让金国铁骑全军出动吧?
李独霜下意识地向前面那道巍然挺立的身影看去,却见张经武丝毫不慌,只是让身边的旗手打出旗语,命护卫在侧的数百精骑到前方一处小山坡上停驻,然后让各级军官层层传令,指挥自己这数千人不急不缓地继续往大营行进。
不多时,已可遥遥看见极远处大量烟尘升空,模糊了远方的天地。片刻后,有一道黑线自烟尘中驰出,宛如浪潮一般奔腾而来,大量蹄铁跺在大地上的隆隆声已经清晰可见,摄人心神。
看规模,不下于万人!
兵法有云:人数过万,无边无沿。形容的就是万人规模的军队给人视觉上和精神上有一种极大的压迫感,更何况是万人规模的骑军。以至于从来没有真正上过战场的李独霜手心发汗,口中发干,心跳如擂鼓。他左右望去,队伍里上过战场的老兵好一些,只是面色发紧,嘴唇抿住,而那些新兵尽皆瞠目结舌,面如土色,好在平日里严苛的训练养成的习惯使得这些人没有转头逃走。但整个队伍的行进慢了下来,且有些凌乱。各级军官此时站了出来,叱喝不断,稳住了阵脚。
仅仅一次骑军行军就如此夺人心魄,还未交战就让敌人先怯三分。
这就是金国纵横宋、夏两国的资本。
就在金国铁骑尾部彻底离开山谷,进入平原,行进到离李独霜他们仅有三十余里时,侧前方的大营突然重鼓齐响,营门大开,彪出一股数千人的红色骑军无畏地朝着黑色的金国铁骑斜着横插过去。
这个时机把握得相当好,正好卡在金国骑军奔往李独霜他们的距离刚过了一半,全军速度已经提到了最高,势头也是最盛的时候。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当你攀登到顶峰的时候,其实精神和劲头马上就要开始缓慢下降,此时就最怕遇到变数。如果打顺风仗还好,直接一鼓作气穿透敌阵即可。然而数千人的红甲骑兵虽然没有己方多,但也足以造成巨大的威胁,正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变数,使得绝大多数金国骑兵都将注意力转移到了他们身上,一往无前的意志已经转化成了小心和提防,整个骑军的气势已经降了两成。
而且,红色骑军的目标赫然是奔着金国骑军的中部而去,意图明显是要将奔行中的金国骑军拦腰截断,一旦成功,不仅可以将金国骑军的人数优势拉低一大截,而且使得张经武这数千人有了自保之力。毕竟,面对一万铁骑和面对五千铁骑完全是两个概念。
这一次出击完全达到了改变战局的目的。
指挥者绝对是一位战术大师!
眼看红色铁流即将与来不及调转方向的黑色铁骑撞上,却不知金军怎么指挥的,整个万人骑军中部的一部分骑兵们齐齐往左斜拉缰绳,然后头部的骑兵则统一往右调整,就这样在宋国骑军撞上来之前,妙到毫巅地自行两分,各自朝着一东一西两个方向奔驰而去,堪堪与宋国骑军擦肩而过,避免了被拦腰截断的命运。
其骑军指挥者的胆大心细,骑兵们高超的御马之术以及毫不打折扣的执行力,令人叹为观止!
就在这时,张经武却突然下令,让旗手快速打出了多个旗语,然后却听见大营那边重鼓再响,“踏踏踏”快步走出大量顶盔掼甲的步兵,外部驻守大盾,内部竖起长枪,以数个方阵组成的一个长条形阵型,横亘在金国一分为二的两部骑军中间,犹如拒马一样人为制造出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然后李独霜手搭凉棚,了望到扑了一个空的宋国红色骑军,兜了一个圈,往更靠近李独霜这边的那部分金国骑军衔尾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