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谈话(1 / 2)

看到自己的母亲露出这样的情形,贾敏十分于心不忍,便说道:“母亲,自古以来便没有真正的公平公正,嫡长子继承制由周朝传到今日已过千年之久,您可听谁站出来反驳过?只因为这样有利于家族的延续罢了。您可以私下多疼爱二哥些也无妨,可是却不能处处打压大房,否则势必会闹的家无宁日。大哥和二哥是没什么指望了,但是琏儿年轻有为,这几年成长的很快。宝玉的年龄还算不得大,抓紧请位严厉的先生教导他吧,倘或由着他的性子胡闹下去,将来便是有天大的富贵也守不住的!”

贾母被女儿的一番话说的老泪纵横,其实她怎么可能不盼着贾家多几个出息的子弟呢?

只是有了贾珠的前车之鉴,她实在不敢对宝玉也严加管教了。

这些话是无法与旁人说起的,但是对自己的女儿却无妨,便说道:“我如何不知道这个道理,只是珠儿当初就是活生生累死的,我怎么能让宝玉也离了我?这是要我的命啊。”

眼看着母亲情绪激动了起来,贾敏连忙安抚道:“哪里就要宝玉如同珠儿那般苦读了呢?不过是教他明白些事理罢了,难道您想让他一辈子都依靠讨女人的欢心存活下去吗?总要为他的将来打算的。凡事不要求全责备,只叫先生慢慢引导他就是了。”

贾母深知女儿的话十分有道理,其实这也算不得坏事。

她已经是半截入土的老骨头了,宝玉不能由她养活一辈子,让女儿替自己下这个决断也好。

“唉,那就是个小孽障,专门来治我的。请个先生来掰掰他的性子也好,至少将来能守得住祖宗留下的东西就成。”

母女二人话到此处,都觉得心中好受了许多。

到了此时,贾敏方才说道:“还有一则,今日所有来林家的宾客都知道宫里属意涵儿为太子妃,外头那些有头有脸的人家都听到了风声。而母亲您却对此一概不知,自父亲去世后,荣国府的耳目竟也堵塞到这般地步了。”

反正这件事情已经是众人皆知的秘密了,还不若趁着此时与贾母分说清楚。

贾母果然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深深地震惊了!急急问道:“什么?宫里要让涵儿做太子妃?”

看到贾敏点了点头,贾母依旧觉得十分地不真实。

她的嫡亲外孙女居然要做太子妃了?那可是将来的皇后娘娘啊!

“你为何不早点告诉我此事!”

“母亲猜是为何?因为女儿实在看不过去母亲糊涂的治家方式,生怕其中闹出幺蛾子连累了涵儿!再则,这件事情毕竟没有过明旨,宫里只是透露出这么个意思罢了。”

“我说呢,怪不得那些一向眼高于顶的夫人们都凑到你身边奉承。”贾母无疑是高兴的,她做梦也没有想到,竟是这般天大的好事!

看着贾母兴奋的眼神,贾敏立刻敲打道:“我不过母亲的脑子里面有什么算计,都希望您能立刻停止。一步踏错步步错,倘或涵儿因为外祖家的过失被抓住了小辫子,便是再后悔也无用了。别说现在涵儿还没有嫁入东宫,就算她真的成为太子妃了,如果贾家敢借着她的名头在外生事,我是一概不答应的。涵儿的性子您多少也知道,若叫她知道了可是什么情分也不认的!”

其实旁的还好,贾敏实在害怕王夫人那等钻营的本事,必须提前与母亲说好。

眼看着飞黄腾达的机会近在眼前,贾母怎么可能让它再白白跑了呢,她赶紧说道:“你放心,我知道轻重。回去后立刻约束众人,叫他们不要出门惹事。还有,方才你二嫂说的那些话不要往心里去,现下什么都没有等涵儿坐稳了太子妃的位置重要!宫里的事情你们这会子万万不能插手,你早告诉我这天大的喜事,我也不至于让王氏什么话都往外胡说了。”

贾敏听到贾母这般反应微微地松了一口气,总算自己的母亲还没有完全糊涂,知道如今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然后又继续方才的话说道:“母亲为何不再往深处想想,为何别家都知道了,而您所在的荣国府却什么都不知道。”

说道这里,贾母脸色赧然,叹了一口气道:“如今荣国府是越发地不中用了,外头的消息是一个也传不进来了。”

“是啊,原本应该两位兄长把这份责任承担起来的,可是如今却实实在在地没落了。就连外头的商贾之家还要时常打听外头的事情,怎么咱们贾家却仿佛与世隔绝了一般呢?倘或母亲稍微注意些风向便会知道太子为何而来,再有便是让元春侄女留在宫里等待获宠之事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宫里的那些娘娘们要么背后有靠山,要么都是少时的情分。咱家把姑娘放在宫里的目的性实在太强了,皇上怎会瞧不出来,宫里头的人又怎会不把她当成个活靶子?”

娘家乱糟糟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贾敏之所以会这样说也是偶然之间听到两个女儿在谈论过这件事情。

当时涵儿便说过:“贾家实在不应该把元春姐姐送进宫里蹚浑水的,照着正室夫人的规格培养出来的女儿进了宫根本低不下头颅去争夺男人的宠爱。甚至于元春姐姐在女人堆儿里的生存智慧还比不上宝玉身边的丫鬟袭人呢!”

贾敏当时就甩了女儿一个眼刀,但是细细想来这话也不无道理。

那位袭人姑娘上能笼络住贾母和难缠的王夫人,下能哄的一干小丫鬟唯她马首是瞻,中间还不忘与宝玉把二人之间的情分坐实。荣国府上上下下提起她来没有一个不是夸赞的,实实在在地有几分本事。

倘若没有被小秦相公之事牵扯出来,人家迟早会不动声色地成为主子房里受重用的姨娘。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① ”甭管外头对后妃的道德标准有着怎样的形容,归根到底皇上他也是人啊,标准的淑女他不知见过多少了,元春这样的在外头还算抢手,放在宫里实在太普遍了。

贾母也挺忧愁的,说道:“其实我也心疼这孩子,可也唯有她的品格儿还出众些。现如今这个样子也是骑虎难下了,她年龄大了,就这么出了宫也免不了会被人嘲笑,还不如留在里面搏一搏,万一呢?”

“母亲还是不要盼着这个万一的好,当今皇上不是为色所迷之人,后宫嫔妃与前朝息息相关。倘若他哪一日突然纳了元春,那才是大大地不妙!”

贾母从未听说过这样的论调,连忙问道:“敏儿何出此言?”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荣国府至少还占着一座极好的宅子呢,万一被别人惦记上了,贾家会有怎样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