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科举制度到底利大于弊吗?八股取士,思想的禁锢(2 / 2)
别说,这慈禧太后人还挺好。
不知又是何等人物?
有人如释想到。
“4年后科举正式废止,实行了一千四百余年的科举制度也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
盘点结束,时锦初这期视频也只是简单讲一下科举制度。
而对于科举的制度问题,网友们也是争议纷纷。
有人认为科举本身没错,错的是考的东西一直都是一个格式,按照某个意义上这与高考不也是一样的吗?
也有一部分认为科举是要分时代的,刚开始肯定是巨大的进步,再到后面只知道读八股文。
书呆子太多,只会死读书,学而不思。
八股取士存在诸多问题,思想禁锢严重限制思维自由,按照朱熹的注解和固定的八股格式答题,不允许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这使得读书人将大量精力用于揣摩圣人经典的所谓“微言大义”,不敢提出新的观点和想法,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活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明清时期许多有才华的学者,在这种制度的限制下,只能在僵化的框架内进行文字表述,难以发挥出真正的学术潜力和创造力。
在其中强化思想控制,统治阶级通过八股取士,将读书人的思想纳入到官方认可的儒家正统思想体系中,培养出的大多是忠诚于封建统治、缺乏独立思考的“顺民”。
考试内容也局限于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忽视了自然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等其他领域的知识。
儒家经典中的内容多为古代的道德规范、伦理观念和政治理论,与现实社会的实际问题存在较大差距。
由于八股文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形式,也是读书人获取功名、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因此整个社会的教育都围绕着八股取士展开。
学习僵硬化不说,评判标也很准单一。
再者就是作弊现象频发。
尽管八股取士在一定程度上有防止作弊的措施,如规定考试格式、统一阅卷标准等,但由于科举考试的巨大利益诱惑,作弊现象仍然屡禁不止。
而看完这期视频的杨坚则认为,他的科举制度是没有问题的。
有问题的是人。
讨论的该是科举内容本身,所谓的“八股取士”才是最大的问题。
天幕的出现让工匠与墨家地位提升,人们也逐渐开始往发明科技道路上走。
杨坚是个行动派,早在四大发明出现后他便大力支持发展其它领域。
说来说去,问题又绕到儒家头上。
同样,为何中华文明没有催生出科学?
明明华夏无论哪个朝代都是领先世界的天朝大国,为什么落后的欧洲反而先是科技强国。
最后反倒是来欺负中国?
无论是科举还是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是罪魁祸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