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百年计(1 / 2)
乡村私酿淡而无味,杜中宵随口喝着,边听保正讲着垦田以来的变化。
一直到现在,营田务这里还没有产出粮食,全靠着调过来的粮食和发的钱生活。由于发得及时,生活水平高于当地,被很多当地人羡慕。最近几个月,甚至有周围的客户,贪图营田务的待遇。拖家带口来投的事情。由于这些事,杜中宵在此地垦田受到当地大户的报怨。
自己接任知县之后,杜中宵才有些理解为什么以往营田给的待遇不高。给的待遇高了,会吸引当地的客户,地多的主户田地租不出去,影响当地稳定。自己是知县,县里的治理要靠那些大户支持,也就是最近因为马蒙一案,没有人敢出来指责杜中宵就是了。
保正不无感慨地道:“知县官人宅心仁厚,我们这些小民衣食无忧,谁不羡慕?前些日子我听说新开的村里,有当地无牛畜的主户,都把家里的田卖了,来营田务入社呢。”
杜中宵吃了一惊:“还有这种事?数辈辛劳才攒下些田来,怎么就肯卖掉?”
保正道:“哪里要那么辛苦!这一带地价不高,一般的地只要五百文一亩,若是下等户,能卖几贯钱?与其守着那些地,年年还要租牛耕种,不如卖地来营田务赚些现钱在手。”
杜中宵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心中感觉有些不好。垦田是为了招揽户口的,可不是为了破坏当农业生态的。如果都来营田务垦荒,反把原来的地抛荒了,他这知县可是失职。
此时中原一带,人与土地的矛盾不突出,并不是他想象中人多地少的状态。农业生产资料中,农具和耕牛占的比重较大,而土地占的比重较少。导致的后果,就是租牛和耕具,价格较高,而耕地的价格比较低。一般土地就是五百文一亩,好地也只值一贯。营田务这里提供耕牛和农具,民户再按工付酬,生活水平已经超过了当地的下等户。客户和下等户一走,田多的主户雇不到人,土地抛荒,地价下降,状况会逐渐恶化。不能开了新田,反倒让原来的熟田荒了。
举起杯来,杜中宵口中道:“日子越过越好就是好事,饮酒,饮酒。”
社会改造是个大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自己还是太急了一些。这种事情,依照户籍不许本地人户投充是不好的,容易造成营田务与本地社会割裂,处理不好还会引发冲突和矛盾。
放下杯来,杜中宵对保正道:“来的人里,不知道匠人多不多。若是有高手匠人,不拘是木匠还是铁匠,建些场务,造些农具,倒是好卖。有了农具,再从荆南贩些耕牛来,县里低价卖给众人,就省了他们抛荒来营田务做事。”
保正笑道:“哪个不知道手艺值钱?有上好手艺,哪个匠人会来营田务做工?”
杜中宵点了点头,看来此事还是要自己想办法。必须要把农具的价格压下去,再想办法从南边贩些耕牛来,甚至官方建立耕牛养殖场,稳定市价。最好再由县里提供补贴,把原来的农业格局稳定住。不然这边户口增加,那边户口减少,功与过只看上边一张嘴,事情可不好。
心里想着这些,杜中宵的面上没有表现出来,只是笑呵呵地与大家喝酒。酒有酒禁,朝廷为了多收酒税,价格较高,这些乡村农户很少买来喝,都是家中私酿。私酿自己喝,不卖到外面,朝廷不禁。特别是京城里面,很多名酒就是一些王公贵族家里酿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