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疯狂时代(七)(2 / 2)
“好,好,托都漕官人的福,最近着实红火,我们都忙不过来呢!”
“唉,跟我没有关系,都是你们经营有道——”
“官人可不要这么说,若不是前些日子钱庄贷了钱给我们,哪里有现在的好生意!现在就连外路州军的客人,也有不少在我们这里订成衣。唉,若不是钱庄贷了钱,我们哪有本钱去买布匹,去雇人手。有今天,全靠官人提携——”
徐平摆了摆手:“原先设钱庄成立公司的时候说好的,只要老实本分做生意,就可以从钱庄贷钱。你们不用谢我,这本就是你们应得的。”
唐大姐诚恳地道“我知道官人是做大事的人,我们这些小人物想不到一块去。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次是谢谢官人了!”
徐平岔开话题:“你说外路州军也有在你们这里买成衣的?那生意可真是做了啊——”
“是啊,那些客人算了算,买布匹回去,再找人裁找人缝,一件衣裳做下来比我们这里贵不少呢。他们贩成衣回去,比贩布匹能多赚许多利钱。”
这就是拉长了棉布的产业链了,洛阳城的这条产业链拉得越长,就越有产业优势,一不小心就会成为这个年代的纺织中心。商品经济初起的时候,这种产业中心的作用特别重要,产业的聚集会造成产业的进化,同时也会催化相关产业的分化,越来越专业。中国实在是太大了,不管多么大的产业,向全国一撒就成了烧饼上的芝麻,只有薄薄一层。只有聚集起来,才能依托广大的市场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徐平所希望的,就是依托棉布产业,在洛阳形成一个产业中心。自己的各种想法,从前世带来的各种理论,才会有一个试验场,并从这里扩散到全国去。
又聊了一会闲话,看天色不早,徐平和王尧臣告别唐大姐和秦二嫂了,出了铺子。
看着两人出去的背影,唐大姐对秦二嫂道:“二嫂,刚才那位都漕官人就是我常说起的秀秀小夫人的夫君。我们这铺子有今天,多亏了他!”
秦二嫂又转头看了看徐平的身影,才道:“原来你说的都漕官人这么年轻,我还想着做到这种大官都年纪一把了呢!秀秀小夫人真是好福气!以前我都在龙门乡下,洛阳城一年进不了一回,哪里能够见到这些大人物!做城里人,果然见识要多一些。”
“都漕官人是当年的探花郎,天圣五年最年轻的进士,当然年轻了!对了,跟他在一起的通判官人就是那一年的状元,年纪也不大,只是官要比都漕官人小了些。”
女人家说起这些八卦逸闻便就特别感兴趣,秦二嫂起了好奇心,拉着唐大姐说个不停。
此时太阳已经落下山去,朦朦胧胧的,街道上的行人明显开始少了。徐平却觉得意犹未尽,对王尧臣道:“前边不远就是张文节公家里十二郎开的铺子,自挪到这里,还没有过去看一看呢。今日有闲,不如我们到那里饮两杯酒,看看他生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