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伎艺人(2 / 2)
举人的资格每次开科的时候必须回到本州重新考,这此流落京城的落第举人实际从此跟进士无缘,为了养家糊口,做什么的都有。京城里的娱乐行业,特别说话曲艺之类,混杂了不少回不了乡的落第举子。有这了些人的参与,提高了京城娱乐行业的水平。勾栏瓦子里,以进士、举人、秀才做名字的艺人数不胜数,不过有真有假而已。
徐平不再详问杜秀才的身世,对他道:“你曾进宫御前说话没有?”
杜秀才躬身道:“小的进过宫几回,得了不少赏赐。”
徐平点头,对他道:“如此,你跟别人不同,且站到前边来。”
见杜秀才受到礼遇,人群后面便有人嚷嚷起来,说自己也曾进宫表演。有的还把时间清楚得说出来,什么人请的,得了多少赏赐,说得有鼻子有眼。徐平只作没有听到,给杜秀才礼遇,是因为赵祯特别提起来,不能不给皇帝面子,其他人没这个必要。既然是要办公司,那自然是要按公司的规矩来,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自有公司章程。
等到人群平静下来,徐平便命彭老郎和杜秀才两人,分别去统计今天来的人所从事的行业,擅长的内容。分别造册,让身边的李觏记下来。
虽然是娱乐公司,但徐平想的还是争夺意识形态阵地,所以内容审查依然归到了国子监李觏那里。再者这些市井娱乐,属于风闻的范畴,也请了谏院的韩琦来。谏院的风闻奏事不是没有根据地捕风捉影,风是诗经里面《国风》意思的那个风,指的是消息来自于民间,也是要有根据的。这样的奏事谏院要受到御史台的监督,不能没有根据乱编。
除了这两个人之外,徐平还找了一个帮手,天圣八年的进士,新近又中了贤良方正制科,刚入馆阁的田况。田况写故事的文采不错,本人又不排斥这件事情,正是徐平中意的人选。虽然是民间娱乐,但不能全靠民间人员,让馆阁人员参与是必要的。后续徐平还会吸引馆阁人员参与话本和杂剧脚本的创作,给丰厚的润笔即可,官员也爱钱。
过了一会,彭老郎和杜秀才把来的人统计清楚,写成册子,交了上来。
徐平接过册子,认真查看。今天来的是两个行业的艺人,一是诸宫调,也就是南北杂剧的前身。戏曲在民间有强大的生命力,徐平当年不会放过。再一个便是说话,这是现在最有生命力影响最广泛的民间娱乐,硬要类比,相当于后世的说书、相生、鼓书、甚至二人转等等各种曲艺形式。表演需要的道具简单,深受民间喜爱。
说话除了形式分为几种,内容各有专长,艺人基本都是精通一种。大的方向,分为讲史、讲经和说参请、小说、说诨话、说三分、说五代、铁骑儿等等。其中说诨话类似于后世的相声,历史上最著名人物的是神宗时的人物张本,善作十五字诗,这种体裁流传后世被称作“打油诗”。说三分和说五代也可归入说史,只是因为特别兴盛,被单列出来。
其中最兴盛的是讲史和小说,小说又包括烟粉、灵怪、传奇和说公案。
徐平看着这些内容,就知道后世流行的世俗文学这时候已经基本全部出现,而百姓的兴趣,也与后世大同小异。一句话概括,就是“春浓花艳佳人胆,月黑风寒壮士心”。最受欢迎的题材,无非一是俏佳人冲破各种束缚,大胆追求爱情,二是英雄豪杰江湖上快意恩仇,发家富贵。格调高一点的,便是讲史和公案了。讲史又以“说三分”最广为流传,后世的传世之作《三国演义》,基调这时候已经定形。公案则多是江湖故事,破案是其次,各种传奇情节才是本体。至于灵怪,原始版的《西游记》还太过俚俗,流传不广。
既然都是自己熟悉的内容,那就好办了。把后世的传世小说背出来徐平做不到,但编编目次,列出故事梗概还可以努力一下。便如三国故事,现在的“说三分”故事还太过分散,不成体系,徐平最少可以用梗概穿起来,让专业的人去填充内容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