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这个世界的文化缺失的可是很严重的,对于古代官员需要上早朝这个事情都还是近几年考古考出来的,至于早朝到底是什么样的谁也没有一个概念。
而现在,这个概念有了。
只要《水浒传》出现,以后大家只要一提起早朝,那么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就是这个画面。
想到这,乐弦有些感到意外之喜,或许《水浒传》的地位会比前世更加辉煌也说不定呢。
这个念头仅仅是一闪而过,随后乐弦便继续开始了码字生活。
【第二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四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
短短几章,水浒传中108条好汉就已经出现了两位。
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
一边抄着脑海中的《水浒传》,乐弦也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前世不少人对《水浒传》的评价。
虽然是华夏四大名着之一,但是《水浒传》的叙事布局却让不少人诟病。
《水浒传》的叙事布局,给人总的印象是一个乱。
它既无《红楼梦》贾府那样井然的空间格局;也缺少类似《西游记》的行旅主线;甚至连《三国演义》一分三、三合一那种相对松散的结构性叙述秩序也不具备。
当然,梁山泊是个聚焦点,可叙述展开之时,它几乎是空寨一座,待到一百余好汉先后上得梁山,故事就戛然而止了。
群豪上梁山如谷壑奔竞,众流归海,固然有迹可寻,但就各叙述单元而言,甚难找出其间的内在脉理。
而在乐弦看来,《水浒传》由单篇故事组成,缺乏“有机的结构”,即使肢解成独立的中短篇小说,也不会有“割裂之感”。
全书以个人为线索的零散故事和梁山聚义大规模活动之间有着结构性关联。
如果把鲁智深、林冲、武松等人的故事称作“局部”、“小情节”、“横向结构”、“折扇式的列传单元”,把梁山聚义称作“整体”、“大情节”、“纵向结构”、“群体性的战役板块”,那么两者前后呼应、相得益彰……
反正各有各的道理,乐弦甩了甩脑袋,不再多想。
作为一本作品,有争议并不是一件单纯的坏事。
只要不是根本性的问题,那么两方或者多方的争议只会让大家对作品的了解更加深刻,对作品的传播更加的有利。
当晚,乐弦码字码到了12点才停止。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乐弦陷入了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
房间、厕所、餐厅。
总之除了码字还是码字。
而另一边,《疯狂的石头》早已经开机开始了拍摄。
当时开机发布会的时候王豪还给乐弦打了电话,问他要不要参加发布会。
已经陷入码字怪圈的乐弦自然是拒绝了。
主演的阵容乐弦也看过了,人选完全没有问题,至于杨帆的拍摄团队对乐弦来说也是心知肚明。
他知道,杨帆他们完全有能力把这部作品拍好,毕竟,这部作品的难度不高,别说是开机发布会了,就算是后面的拍摄,只要没有问题找他,他也不准备过去了。
当然了,如果他们过来找他帮忙,他自然还是会出手的。
不过现在嘛,码字第一。
一天
两天
……
十天
……
二十天
这二十天的时间里,杨帆除了刚开始给乐弦打了几次电话求助以外,后面就已经完全可以自己主导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经过这二十天的努力码字,一百万字的《水浒传》终于……已经码完了五分之四了。
在心中给自己打了打气,乐弦再次埋头苦干。
或许是因为巧合,也或许是众多文学家都已经逐渐收到了世界文学部即将现世的消息。
再加上华文娱乐和星月娱乐的新电影都在开拍,所以网上重新恢复了难得一见的安静。
就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一样。
除了偶尔出现几个一流文艺家小打小闹,完全没有什么事情发生。
在这样诡异的气氛中,又是十天转瞬即逝。
终于,在开始写《水浒传》的第三十五天,这部作品终于是完结了。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再说上皇具宿太尉所奏,亲书圣旨,敕封宋江为忠烈义济灵应侯,仍敕赐钱于梁山泊,起盖庙宇,大建祠堂,妆塑宋江等殁于王事诸多将佐神像。敕赐殿宇牌额,御笔亲书“靖忠之庙”。
济州奉敕,于梁山泊起造庙宇。但见金钉朱户,玉柱银门。画栋雕梁,朱檐碧瓦。绿栏干低绕轩窗,砅幕高悬宝槛。五间大殿,中悬敕额金书;两庑长廊,彩画出朝入相。绿槐影里,棂星门高接青云;翠柳阴中,靖忠庙直侵霄汉。
黄金殿上,塑宋公明等三十六员天罡正将;两廊之内,列朱武为头七十二座地煞将军。
门前侍从狰狞,部下神兵勇猛。
纸炉巧匠砌楼台,四季焚烧楮帛。桅竿高痭挂长,二社乡人祭赛。
庶民恭礼正神气,祀典朝参忠烈帝。万年香火享无穷,千载功勋表史记。
又有绝句一,诗曰:天罡尽已归天界,地煞还应入地中。千古为神皆庙食,万年青史播英雄。
又曰:莫把行藏怨老天,韩彭赤族已堪怜。
一心报国摧锋日,百战擒辽破腊年。
然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子尚依然!
早知鸩毒埋黄壤,学取鸱夷范蠡船。
又诗:生当鼎食死封侯,男子生平志已酬。
铁马夜嘶山月晓,玄猿秋啸暮云稠。
不须出处求真迹,却喜忠良作话头。
千古蓼埋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愁。
当最后三首诗一出,这部《水浒传》也算是写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