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30章(1 / 2)

考察团回去之后给牡丹厂带来了不少好处, 比如一些国内订不到的国际纺织行业的杂志可以尽快给他们送到, 避免以往只能看到半年前的信息,黄花菜都凉了。

牡丹厂为职工的职务发明行为提供激励措施, 现在工人们整天看自己面前的机器各种不顺眼, 就想着怎么样才能从它们身上发现一些问题,解决了拿奖励。

以往在九厂的阅览室里,被借走最多的是。

牡丹厂的阅览室里, 工人们都在认真研读行业期刊, 寻找灵感。

最近一批信息让工人们最羡慕的是一个大大的厂房, 里面有很多机器。但是工人很少, 看起来还挺悠闲的。

“咱们厂也有全自动的设备, 但是跟人家这一比,啧啧,差好多啊。”

“咱们那只能叫一部分全自动, 人家是整条生产线都全自动,哪能比啊。”

有工人兴冲冲地拿着期刊过来给安夏看, 安夏面带微笑说以后会考虑的,现在先以工艺上的小改进为主。

工人失望的走了,他本来还满心期待牡丹厂能不断地再拿下各种第一, 各种最先进。

安夏不是没有想过要再引进更多的全自动设备。

但是她计算了一下,根据现在的市场消化能力,购买全新全自动设备所花的钱, 需要很久才能赚回本, 而且将来很快就要面临纺织业的大洗牌, 不如等尘埃落定以后再买。

隋朝企图在几年内, 把其他王朝几十年的事干了,结果耗尽国库,最后玩完。

安夏不想因为好大喜功,而把牡丹厂给断送了。

把九厂空余的生产线租下来,进行一下技术改造,就足够用了。

现在牡丹厂的销售情况非常稳定,由于技术是独家的,供不应求,只需要下面的销售团队去跑就行了。

刘桂花对于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顺手,团队里的其他人也都很服她。

有一天,安夏看见她在打了一个电话之后,就有些魂不守舍,眼睛定定地看着一个地方半天没动。

安夏以为她家里出什么事了,走过去想关心一下,刘桂花像是受到了极大的惊吓,猛然一抬头,看见安夏之后,赶紧低下了头。

“你怎么了?”安夏问道。

刘桂花连连摇头:“没事。”

“要是家里有事的话,就先回去吧。”

刘桂花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定,收拾起东西,对安夏说:“那我先走了。”

第二天早上过来,刘桂花还是一副没心思工作的样子,以前她一来,不是查资料,就是打电话,或者在看报表。

现在她就像昨天那样,眼睛直勾勾地看着一个地方。

安夏问她,她又不说。

“是她以前的对象又找她了。”有一个销售部的女同事悄声对安夏说。

“怎么,想复合?”

“不知道呀,我昨天晚上看到她和她以前那个对象一起吃饭。”

“哦……”安夏对别人的私生活不是太有兴趣。

但是如果私生活影响了工作,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她觉得需要跟刘桂花好好谈谈。

安夏向陈勇打听刘桂花的前男友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然后才好有的放矢。

“她的前男友?哦,以前在第六毛纺厂上班,听说现在出来单干了,是个小老板,也在做面料生意。”

“同行啊?”安夏的神情一下子绷紧起来,同行是冤家。

这个可恶的男人,莫不是想挖她的墙角?

如果刘桂花想辞职去男朋友那边上班,安夏完全没有留下她的理由。

安夏旁敲侧击地找刘桂花正式谈了一回,先是画大饼,告诉她现在厂里的效益很好,她工作也很有成绩,很快就可以……

再带更多的人,拿更多的提成。

还在吃午饭的时候,专门坐在刘桂花旁边,边吃边谈,主要也是夸奖和打气。

刘桂花一直没有表示要离开,或者是提出别的要求,这让安夏紧张的心稍稍放松了一点。

之后,刘桂花就出差了,去谈一个常规面料的订单。

有人悄悄来告状:“厂长,那个厂我谈过,想要的面料,跟她那个对象公司要的一样。咱们跟那个公司的定价也一样。”

安夏先问:“哦?那你怎么没谈下来?”

“嗐,人家想要更便宜的价格,我都已经让到底了,他还嫌贵,这不就没谈成嘛。”

“那刘桂花怎么又去了?”

“谁知道,大概是不甘心想再试试吧……也有可能,是替她对象的公司去谈?”

安夏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销售之间的恩怨情仇,还真是古今没有什么差别。

没过两天,刘桂花就签下了订单,价格也没有比原来让得更多。卖出去的数量,跟之前那个人谈的一模一样。

只要她没有把牡丹厂的订单给别的公司,安夏完全不关心员工的个人感情生活。

反倒是刘桂花主动找过来,主动告诉安夏,她的那个对象提出希望她可以把牡丹厂的一部分订单给她。

他一时冲动离开第六毛纺厂,自己开公司,结果开了才发现,自己没有什么特别拿得出手的硬货,别人压根没有必要跟他买,眼看着刚开的公司要凉,他这才想起了被他抛在脑后的青梅竹马。

“哼,有事就想起来找我,没事就嫌弃我,他自己说那些甜言蜜语的时候,不觉得恶心吗?”刘桂花完全没有对前任的任何留恋。

“你真的放下了?”

“有什么放不下的,我现在赚得比他多,日子过得比他好,去过那么多大城市,比他好的男人多的是,以前我就是在村子里,稍微平头正脸的男人就那么几个,见识太少,才会把垃圾当成宝。”

“哦,那陆雪呢?”

“陆雪啊?那是我哥,太熟悉了,完全没有男女感情。”

随便聊了一会儿,刘桂花便走了,安夏不知她来,是因为听说有人打她小报告了,要过来表白表白,还是真的就是来吐个槽。

不过她刚才说的话,让安夏觉得很有道理,得让人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开宽一下眼界,这样会更希望向上拼搏。

咱们又不是变形计里那种很难跳出原生环境的状态。

厂里打着学习培训的旗号,分批组织员工前往各个位于风景秀丽城市的纺织厂学习。

其中不乏老牌大厂。

他们的领导对自己的厂子非常自豪和骄傲,觉得一个区区民营厂的职工过来,还不被他们的生产秩序惊呆了。

结果职工们一进厂区,就沉默了。

地面是很干净没错,但这个是可以突击打扫的。

与九厂老车间相似的车间,许许多多的人非常忙碌地盯着眼前的设备。

有些设备看起来仿佛是建国前的。

而且噪音巨大。

安夏在引进新生产设备的时候,最关心的除了提高效率之外,就是噪音能不能降低。

为了这么一个不影响生产的要求,厂里还多付了一笔钱。

大家都觉得没必要,以前的工人都是这么过来的,怎么现在反而娇贵了。

还有人说,要是厂子里钱多得没地方花,不如发给大家。

现在一对比,大家都感受到低噪音的美好。

高噪音的生产车间,再也回不去了。

职工之家也简陋到没法看,墙上贴着几张厂里的通知,荣誉榜之类东西,然后就是一张乒乓球桌和……

台球桌。

跟牡丹厂有电视机,有录像机的条件差远了。

再去食堂,打菜阿姨的手抖得那叫一个精准,他们看见一个职工打了一份莴笋炒肉片,一共就只有顶上一片肉,被打菜阿姨精确地抖了一下手,那片肉就掉下去了,变成纯净的清炒莴笋。

跟牡丹厂小食堂满满的肉完全没法比。

工人们本来是想看看这些厂子有没有什么可取之处,回去兴许跟厂长提提意见,能变得更好。

万万没想到,过来就是让他们感受到牡丹厂的条件到底有多好。

他们更舍不得离开牡丹厂了。

除了他们这些正式职工之外,安夏也给研发室的工作人员们安排了学习的机会,培训地点都在深市。

这些学生中只有几个人见过最靠近资本主义的前沿阵地,其他人只有在电视和杂志上看到过。

特别是接待单位带他们去沙头角的时候,他们都觉得眼睛不够用。

唯一让他们觉得还能安慰安慰自己的,就是牡丹厂的研发室里的那些硬件,确实都是最新最前沿的型号。

但这又同时让他们产生了新的纠结:一样的电脑,看看人家的电脑上跑的是什么水平的程序。

看看我们的电脑上跑的是什么水平的程序。

人家程序一运行,电脑的配置几乎一点不浪费。

原来电脑能干的事情有这么多。

一旦新世界的大门打开,就会触发更多的奇思妙想。

还在培训期,他们就已经琢磨出了一些更多更有趣的想法。

安夏给他们报的这个培训班,确实很好很强大,专门做了一个内部联网的功能。

可以互相共享电脑里的文件。

以前都是上课的时候,互相扔小纸条。

现在可以直接让对方调取自己电脑里的文档。

太有意思了。

现在他们在厂里,还得互相拿着软盘拷来拷去。

软盘还很不靠谱,买散装便宜货,用不了几次就坏掉了。

不怕里面没东西的时候坏掉,就怕存上东西,然后坏掉了。

最邪性的事情是软盘它还会发霉。

传说中的??D、防霉软盘,它的价格比普通的便宜货贵好多。

勇敢又有想法的年轻人,对于上课传纸条已经不满足了,他们想上课讲小话,还有上课一起玩游戏。

有一个同学,高中上副课的时候,他就喜欢在本子上画格子。然后跟同桌下五子棋,一个用X,一个用O,一节课下半本本子是很正常的操作,被老师发现后,再顺理成章的罚站、叫家长、写检讨什么的……真是喜忧掺半的美好回忆啊。

计算机培训班里的怀古之风也深深地感染了他。

他在学习正经的计算机知识同时,还开发了一个能在局域网里下五子棋的软件。

培训班的老师也不像大学里的严肃教授那样,看到谁干与所教内容无关的事情,就会斥责他们不好好学习,尽搞歪门邪道。

交费来上课的,都是金主,都是甲方,他们想干嘛,就干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