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32章(1 / 2)

纺织行业变革的脚步越来越近, 许多大厂陆续开始压锭。

一些不再受到国家庇护的厂子,也选择了九厂领导的路:改制, 趁厂子还值钱的时候, 卖给私人。

原本过剩的需求供应一下子减少了,市场上的棉制布料、毛巾等等又出现了空缺。

一些质量还行的厂子反倒稳住了。

牡丹厂则完全从民用服装、毛巾等日用轻纺脱离,进入特种布料的生产。

棉纺, 安夏还能理解理解。

现在的土工布已经完全脱离安夏的认知范围了, 各种布的特性、防火、拉力什么的。

本来安夏还想多学学新东西。

然后,有一次没听,之后的东西, 就不知道在说什么了。

她索性放弃。

布料本来也不是她喜欢的事情。

恰好此时市里少年宫想举办一个提高中小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展示一下当代科技的最新成果。

第一次课,许多孩子报名, 挤都挤不进去。

少年宫找了大学计算机系的教授讲课。

刚开始, 教授还会展示一些计算机上做出来的东西,机械自动运行等等, 引起小孩子们的兴趣。

之后是长达三十分钟的纯理论, 还有计算机历史发展之类的东西。

五分钟后, 调皮的孩子开始东张西望。

十分钟后,许多孩子开始魂不守舍,窗外的鸟叫都变得动听了许多。

十五分钟后, 还坚持不动的孩子, 都是胳膊上别着两条杠三条杠的, 他们有着过人的意志和定力。

三十分钟之后, 少年宫的老师和报社记者向孩子们提问:“刚才你们都学到了什么呀?”

大家支支吾吾,只有一个「三道杠」面对记者,侃侃而谈:“通过刚才老师的课, 我们明白计算机对建设祖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长大了,也要学习计算机。”

嗯……啊……哦……

好像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说。

之后几次活动预告,报名的孩子越来越少。

比起天文馆、航模、海洋、生物、乐器、绘画班的热热闹闹,计算机班简直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甚至连古文明兴趣班都不如!

这可不行啊。

少年宫当初认为孩子们肯定对新东西感兴趣,这才向上级部门打报告,批下来一笔钱,买了电脑。

要是临了交上去的报告显示这个班都没有孩子愿意来,那可是打脸打大了。

市文化办的人问了几次,最后建议他们每周把自己的孩子,还有孩子的朋友都拉来,充个数。

“反正拍照片的时候看着热闹就行,不管姓什么叫什么。”

好好的事,办到这个份上,也是无奈。

少年宫的人也觉得可能是老教授讲课太高深,孩子听不懂。

“要不,咱们换个别人来讲吧?”

“换谁啊?谁能讲啊?”

“可是丁教授,他讲的真的很无聊,我听了都快睡着了。”

少年宫的负责人板着脸:“计算机,那是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本来就不是娱乐的东西。能怎么有趣?你看是大寨种地有趣,还是大庆挖油有趣?这是严肃的事情!本来就有趣不起来。”

“我觉得,应该还是可以有趣起来的。”一个年轻的职工开口。

“我在我妈单位,玩过一个挺有趣的打字游戏,本来我都不会打字,玩了几天以后,就会打英文了,然后很快就学会了中文。我相信,计算机是可以寓教于乐的。”

负责人:“那总不能三十分钟,都在玩打字游戏吧?这像什么话?”

“我听说,开发那个游戏的公司,就在我们市,我们可以找他们来试讲一节课?”

负责人琢磨了一下,点了点头。

少年宫辗转请来了安夏,想问问她对于青少年计算机兴趣的培养有没有心得。

负责人第一次得知安夏所属的单位后,他震惊了。

这是什么世界,纺织厂不是编布的吗?怎么还会编程序?

安夏的样子也跟他想的那种戴着酒瓶底厚眼镜,穿着白大褂的严肃科研工作者不一样,她对于怎么把计算机的功能说得有趣这一点,颇有心得。

起码聊了一个小时下来,负责人不仅能听懂她在说什么,而且也不觉得无聊。

虽然不知道孩子们怎么想,至少他自己是认同的。

本周日的兴趣班,依旧没有人愿意来参加。

少年宫的全体职工,把自己的孩子、邻居的孩子、能拉上的七大姑八大姨的孩子,都拖了过去。

孩子们早就听说少年宫的计算机课无聊到极点,他们宁可在家门口玩打仗、跳皮筋,也不想去少年宫。

无奈父母有着绝对的权威。

邻居们也碍于熟人,要求自己的孩子去少年宫「看看计算机到底是什么样的,开开眼界也好」。

周日安夏和她带去的一个程序员,就面对着这群不情不愿的孩子们。

刚开始,安夏也向孩子们展示计算机在工业上的用途。

孩子们对会在空中,像人手一样晃来晃去的机械臂兴趣最大,对其他的全自动设备毫无感觉。

然后,老教授就会进入纯理论和历史发展。

安夏说起了计算机在民用领域可以实现的应用。

“很多地方出现的新闻,你可以马上知道。老师布置的题不会,能通过计算机的网络,让很多人帮你一起想。”

新闻不新闻的孩子们不关心。

听到会有好心的路人愿意帮忙解题、做题,孩子们的眼睛瞬间门发光。

安夏又指着旁边的天文馆:“你们知道天上的星星,并不是一直都在我们能看见的那一个位置的吗?”

“呃……”

“你们都知道女娲补天的故事吧?”

“知道!”

“女娲补天是因为什么?”

有一个孩子规规矩矩地举手:“是因为火神和水神打架,把天柱撞断了。”

安夏点点头:“对,当时的记录是说,天倾西北,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搬了家,根据现在科学家的推断,并不是真的日月星辰搬了家,而是我们住的地球角度发生了变化,原本可以用眼睛看见的星星,再也没有从地平线上升起来,古人就以为那边的天塌了。”

“你们知不知道一万年前的星星,都在什么位置吗?”

孩子们摇头。

“我也不知道。”

孩子们笑了起来。

“计算星星和地球夹角的位置是一个很麻烦的工程。但是,有了计算机,就可以根据规矩,计算出一万年前和一万年后的星星位置。从这方面来说,你们也可以前知一万年,后知一万年。”

“哇……”孩子们觉得这事有趣极了。

安夏说了计算机在天文、海洋潮汐方面的用处,又对孩子们说:“还可以让你们体验不一样的人生哦。”

然后,她拿出了纯文字版「大富翁」。

里面的交易细节已经删除,只保留了愿意用多少钱交易,在什么时候交易,以及各种突发事件。

还没有学会打字的孩子们,没多长时间门,就已经熟练的进行土地买卖、股票交易,并且因为突发事件破产……

要不是少年宫不能联网,孩子们可能这会儿已经出现托拉斯、康采恩等等联盟了。

下课了,孩子们还恋恋不舍地不肯走。特别是几个股票亏钱,但还没完全亏的孩子,心心念念就是想回本。

一个孩子可怜巴巴地问安夏:“我下次再来,股票还在吗?”

“不知道呀,要是下次是别人用这台计算机,那你的记录就会没有了。”

孩子机灵地掏出一张纸条,写上自己的名字,贴在显示器的下面,对班上的小伙伴们说:“以后,这里就是我的专属座位了!”

其他人有样学样。

然而,少年宫的老师又告诉他们一个晴天霹雳:计算机兴趣班不是系统性的培训,谁报名谁来,先到先得。

孩子们哭着喊着不肯走,非要续几期。

本来快要办不下去的计算机培训班,一下子又变得抢手起来。

既然要开下去,就得继续安排人去讲课。

安夏看着程序员们:“你们谁去?有补贴拿。”

这些年轻的程序员,在深市培训的时候,「看尽世间门繁华」,很多东西都想拥有。

此时有了赚钱的机会,哪能不去。

还有的人已经机智的利用自己带课的机会,让自己心仪的女神可以带亲戚家的孩子邻居家的孩子来。

一方面展示自己的才干,一方面展示自己面对孩子时的亲和力,一举两得。

少年宫当然不能白用安夏的那些软件,这些都属于商业交易,他们支付了一笔软件使用费。

又是几万块进账,妈妈提醒安夏:“你应该把你的账好好理一下,还有各种权责,也要交接清楚。”

“嗯……”

牡丹厂吃了九厂之后,安夏是最大的持股股东。

人事归陈勇,生产和技术归龚伟,销售归安夏。

不过现在刘桂花成长的很快,已经可以担任销售总监一职。

除了一些特别重要的订单,安夏基本不再插手具体的经营事项。

明光现代办公用品公司,是全资属于安夏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