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36章(1 / 2)

军备竞赛提高科技发展的速度。

普遍化的需求才能让价格降低。

安夏看着计算机保有量的统计报表, 心里想:“我得想办法,让更多的人用得起电脑。”

无奈现在电脑生产的规模太低,在大家各自为政, 原材料价格都打不下去。

安夏数了数公司里的钱, 就算把她三个公司的钱加在一起,也不足以形成可以影响全国的计算机制造巨头。

现在国内自主生产计算机的技术是不缺的, 缺的是价格压不下来。

对于现在许多的普罗大众来说, 计算机是科学家才用的东西, 或者是爱好者才会关心的东西, 跟玩航模、收集邮票一样,跟自己没关系。

同一个东西, 做一个跟做一万个的成本是不一样的。

没有需求, 就没有购买, 就无法产生集中化效应。

安夏先找了几个生产计算机元器件的工厂, 询问不同的生产数量, 能拿到的价格是多少。

一个工厂的销售经理摇头:“一百万个CPU?太多了, 计算机升级更新这么快,还没等卖出去, 说不定386就已经升到686了。”

“卖出去不就行了。”安夏的话,让销售经理觉得此人一定是在白日做梦。

谁不知道要卖出去啊, 怎么卖啊?!

电脑里最贵的几个元器件:CP U、硬盘、主板、内存、显卡……安夏都打听了一遍。

得出一个数据,如果想要运行起最简单的电脑程序,再怎么压低利润,也要上千块。

对于现在平均工资两百块的家庭来说, 负担相当沉重。

而且, 学生真的需要那么高端的功能吗?并不需要。

安夏看着每一个元器件的报价, 觉得有些东西没什么必要。

她记得在网上看过品牌机与兼容机之争。

其中有一点就是:品牌机的很多配置很奇葩。

很多品牌机的消费者什么都不懂, 只知道看各个硬件的数据。

CPU是最快的,好!

主板是最强的,好!

显卡内存的数字最大,好!

至于是不是需要,他们一无所知。

那时国人对电脑是不是好的定义,跟土豪沙特一样:大就是好!

其实这反倒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她问自家的工程师们:“最低可以让简单程序跑起来的话,有什么功能是可以压缩的?比如CPU主频可以不用这么高,不配显示器,用个接口,可以在家用电视上显示。”

计算机必须有自己的屏幕这一点,是所有人的固有思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