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42章(1 / 2)

盖电器的钩针镂空布其实也受到了极大的好评。

两千套是第一笔订单, 很快就有了第二笔和第三笔,加在一起也有四千多套。

安夏把这笔订单交给陈勇和龚伟,让他们评估是否值得购入自动钩针机。

龚伟看着订单, 惊呼一声:“嗬, 你这居然还有这业务,我还以为都是为国争光,发火箭上天,毁灭美帝呢。”

“俗了不是?要是连最基础的饭都吃不饱,还想上什么天?快评估, 给我一个准信,我好给人家回信去。”

安夏的这个订单, 给牡丹厂的两位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接单吗?

厂里没有这个设备, 要现买。

而国内的现状是这种东西, 都是阿姨奶奶一边闲聊, 一边手上不停就钩出来了。

家里有没有这种盖布,有多少, 取决于家里女性成员的数量,以及她们的偏好。

去买机织镂空布的人有,不多。

国内市场注定不会很大。

国外这批货如果能谈下来,他们对这种风格的追求又能坚持多久?

这是一个严肃的投入产出性价比的问题。

经过一番测算, 得出一个结论:如果只是为了这批订单,还是算了。

由于那个员工当时报价没当回事, 瞎填了一个特便宜的价格,导致现在算下来。要是能做的话, 利润比新购机器的费用要少很多, 没必要。

安夏表示理解, 毕竟她还是牡丹厂的大股东,损害厂子利益的事情没必要干。

但是把订单放着不管又很亏,现在正是刚刚起步的时候,每一笔交易都很重要。

“你去打听打听,市面上做这种布的厂子,有谁能按时交货的。要是利润上面他们不愿意让步,我们公司补贴一点,尽量保证这单生意做成了。”

销售组的成员撒开了往全国各地厂子里找能接订单的单位。

大厂不屑于做这种活,许多销售员找过去,发现那些厂子都在一些奇奇怪怪的地方,镇办工厂,乡办工厂做这些的都少,许多厂子转行了。

得再往下找。

终于,有个销售员摸到了四川某处的村子,发现他们有一个村办工厂。

那村子条件还挺不错,有路、有电,好几户人家都有电话和电视。

“啊,你们要多少啊?”厂长耳朵上夹着烟,斜靠在椅背上,一前一后的摇着。

销售员跟他说:“这是给国外客人做的,要五千套。”

“噫……才五千……”厂长脸上露出不屑的神色,他向销售员竖起两根手指。

“你知道我们这边是多少起批吗?两万。”

销售员与他争争夺夺,说了许多,又是国外客户又是打出中国风采啥的。

厂长摇摇头:“哼哼哼,洋人知道我们厂,也是应该的嘛,我们厂还投拍了一部电视剧咧!”

销售员打了个电话,向安夏汇报情况。

此时已经有别的销售员找到可以供货的厂家,安夏便让他回来,别管这事了。

这位销售员那是真敬业,老板都让他回来别管了,他还往南稍微走了走,在云南境的几个村子寻找城里人很少见到的东西:极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织物,还有农作物。

每种样品他都带了一些回来,除了干货和织物,他还带了……

“他们当地人管蘑菇叫菌子,炒腊肉炒辣椒,特别鲜,这几个蘑菇干我都吃过了,特别好吃。还有这个是鲜的,很好玩,你们看!”

安夏从办公室里出来,路过茶水间,看到这个销售员兴冲冲地用小刀把一朵黄色的蘑菇切开。

转瞬之间,那蘑菇的切口就慢……

慢被青绿色浸染。

同事们发出惊呼:“有毒吧!”

“没有,我在当地都吃过的呢!很鲜的,哎,要不,咱们今天中午就把它下火锅里吃了?”

“见手青?!”安夏认得这玩意儿,出名的见小人致幻菇。

销售员笑嘻嘻地抬起头:“啊,安总,你认识啊!是不是也吃过。”

安夏点点头。

他又转头对其他人说:“看看,怎么样,我说没毒吧。”

安夏摇头:“你们还是别吃了,这个菇是有毒的。”

同事们不约而同,向后退了一步。

安夏继续说:“加热不够就会中毒,在云南吃没什么关系,那里的医院都知道发生了什么,该怎么治。我们这边的医院,就算你坐急救室门口吃,可能都救不回来。”

销售员只得十分遗憾的把蘑菇切成碎末末,以防别人误捡了去,再用纸包好,扔到垃圾箱里。

安夏随口问道:“你说那个村办厂投拍的电视剧,叫什么名字?”

“好像是叫……《江湖恩仇录》?”

安夏:“!!”

如雷灌耳,当年讨论这部剧的贴子,在当时最大的华人论坛「天涯」上连盖几十页,与周公子大战易烨卿并称「镇涯神贴」。

安夏当初专门去找了这部剧看。

男主叫李小刚,他的爸爸叫李大刚,父子弄得像兄弟。

李小刚会自称「我是赫赫有名的游侠李小刚」。

反派黑凤凰可能是后世各种反派的标准模板,经典台词:“哼哼,没想到吧,老娘黑凤凰又回来了。”

总之是一个当时看着很雷,过许多年回味有种谜之搞笑的片子。

最大的可取之处是在四川实景拍摄,拍了不少九寨沟和黄龙的风景。

没想到竟然是个村办厂投资的。

安夏忽然想到后世各种电视剧里的疯狂植入广告,如今还没有,可以考虑一下。

此时的电视剧,都是精耕细作的路数,什么《红楼梦》剧组光是演员进行古典训练就要一年,《西游戏》就那么几十集,拍了三年……

安夏觉得如果是都市剧,应该不用那么麻烦,拍摄速度也可以快一点。

她通过钱台长打听最近全国有哪些拍摄电视剧的动向。

正准备开机的几部,都跟她想要的不一样。

钱台长跟她说了另一个消息:“沪市台引进了一个外国的喜剧,所有活动场景都在一个场景里,还有现场观众,总在笑。我看了他们试翻译的一集,还挺有意思的。”

“叫什么名字啊?”

钱台长回忆了一下:“正式的中文名还没定,英文名好像是叫……生长痛?”

安夏听着这三个字,觉着腿痛……

她眨眨眼睛,问道:“是《Grwing Pains》吗?”

“啊,对对对,是这个名字,我就记着中文意思了。”

原来是大名鼎鼎的《成长的烦恼》。

安夏对这剧印象极深,因为爸妈特别喜欢,时不时的拎出来重温。

一个七十年代的美国家庭,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家里还有一个巨型双开门冰箱,儿女们那么多,一人一个独立的房间。

爸妈看的时候,一直在说什么时候自家能追上他们家的生活水平。

然而直到2022年,沪市的朋友高喊着要买双开门冰箱囤菜的时候,群里一句话打破了她对囤菜空间的憧憬:

“我知道你买得起双开门冰箱,可是,现在的问题是冰箱吗?你家有这么大的地方放吗?”

钱台长对那部剧的评价非常高,同时感慨:“我们国家什么时候能出一部这样的家庭喜剧。”

“啊……没有吗?”安夏茫然。

她记得肯定是有的,《我爱我家》《家有儿女》不都是吗?

印象里,《我爱我家》在前面,《家有儿女》很新了。

《我爱我家》的导演大名,安夏记得十分清楚,当即便想办法跟他搭上了线。

英导听说紫金电脑公司的老板找上了自己,觉得有点困惑。前一年,他刚刚担任了首都人民艺术剧院的导演,顺便又演了《围城》里的赵辛楣,拿了百花奖的最佳男配。

不知安夏来找他,是为了导演的身份,还是演员的身份。

安夏与英导见面之后,直接问他知不知道沪市电视台新引进的那个美国情景喜剧。

“知道,我也看了一集样片,挺有意思。对了,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也看到了一个差不多的故事,叫《我爱露西》,也是个好玩的故事。我觉得,这种形势的电视剧,搁咱国家也一定受欢迎。”

安夏鼓动英导可以先考虑筹拍一部类似的片子。

英导很心动,但是又有些担忧,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在国内还没有任何试水的片子。

当第一个试水的人可能会一飞冲天。

也可能会直接坠落崖底。

英导犹豫道:“要不,咱们等沪市的那个生长痛先播了,试试水?反正都已经引进了,播出也就是今年底明年的事,咱们筹备不也得花点时间吗?”

安夏见说服不了他,便换了个法子:“要不?咱们先拍一集试播片?你看人聊斋西游记都先放三集试试水的呢。”

英导本来就有这个想法,只是试错成本太高,他不敢倾其所有砸下去,现在有人愿意全资赞助,亏了也不要他赔,那何乐而不为?

安夏则铁了心要往里面掺紫金的广告。

哪怕试行片质量不行,咱挑挑捡捡,后期做个整活剪辑什么的,就不信火不了。

多少垃圾电视剧,是靠恶搞剪辑给盘活的。

安夏当年的公司市场部,也就是拍个二三十分钟的视频,拼拼凑凑,能剪辑出一百多个买量小广告出来。

她做为端内开发,跟过一段时间的业务,对整体操作流程非常熟悉。

她对英导非常有信心。

《江湖恩仇录》都能有这么多人看,以英导的才华,不可能还不如那个片子!

安夏觉得自己挺能忽悠,没想到英导更能忽悠,才几天的功夫,他就把人都给攒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