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76章(1 / 2)

人工智能组现在有一个伟大的梦想, 希望能让人工智能完成日常家务。

一切都源自于王工的米饭人……不,应该叫自动烹饪机,几经调整之后, 已经可以做到定时开关机了!

简直是可喜可贺, 普天同庆。

紫金科技里的不少人是夜猫子, 晚上睡得很迟,早上十点左右才到公司来, 早饭摊子没了,午饭还早, 只能随便凑合吃点。

自动烹饪机可以做到晚上定时,早上醒来的时候, 锅里就有热饭热汤,还是很不错的体验。

如同《渔夫与金鱼》的故事一样,没几天, 他们就要求版本升级了。

吃完饭,锅碗筷子还得洗……吃得品种越多,要洗的也越多。

还有出门上班, 回家睡觉,如此往复几天,看到地上随着脚步飞舞起的头发丝,才恍然想起:“地有好几天没扫没拖了。”

人类的??,是科学进步的阶梯。

牡丹厂的自动机械臂, 是十几个博士硕士为了申请国外实验室、大学教职等等……而精心制作的履历成绩。

大方向不敢说多高端, 细节绝对拉满。

除了功能强大之外, 外形也是一流。

当初设计外型的人中有机械美学的原教旨主义者, 早期全国都流行向老大哥看齐, 搞的东西傻大黑粗。

唯独他是个小布尔乔亚臭思想, 追求的目标就是漂亮漂亮特别漂亮!

车间里的自动机械臂一枝独秀,不仅好用,还好看。

人工智能组惦记它很久了,有空就去看,研究内部结构、数据。

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还能问到人,安总的陆雪,他是唯一一个还留在国内的开发人员。

他对于机械臂的相关问题积极参与,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安夏对家务型机器人也有着强需求,她不太喜欢不认识的人进来打扫卫生,不盯着就没有安全感。

也不想她妈时不时的以「帮你打扫房间,我不来,你这就成狗窝了」。

更没有安全感。

扫地机器人她见过,全能型的机器人在故事里有,真实的市场应用中还没有见过。

公司里年轻人很多,大家的想法一致:不想做家务,但又不想让陌生人或是能管着自己的人插手生活。

人工智能组的想法刚刚上报给安夏,全公司都成了后援团,迫切希望他们能赶紧做出来,把大家从狗窝里解救出来。

安夏让他们先不要期待太高,最好是从单一功能开始做。

“类人机器人的对环境的要求太高了,我们最熟悉的家居环境。对于机器人来说,就是一个未知的可怕深渊。”

整个人工智能组对未来充满期望,他们认为安夏的劝告只是给他们打气,让他们不要有太大的压力。

他们的信心更加十足。

既然老板的要求这么低,那稍微强一点,满意度不就瞬间提升?

何况已经有了这么多数据积累,还有大家各显神通从其他国家搞来的最新实验数据。

大家信心满满,每天都像打了鸡血。

第一代模型机做出来了,扫地、拖地、浇花、洗碗,四个功能。

在实验室环境里测试,非常完美。

于是,他们要进行实用环境测试,而且用摄像头全程直播。

他们实在太着急想要证明自己了。

年会的时候,老板在全体同事面前力挺他们,不能快半年过去了,又是一事无成吧?

所以他们拼了。

全公司的人都无心上班,专心看测试。

干啥活!

不干了!

天大的事,晚上再加班干,有热闹不能不看!

实验还没开始,大家就发现了问题:“家里哪有这么干净的。”

整个房间只有一桌一椅一柜一床。

人民群众纷纷表示不满:“家里怎么会连插线板都没有?”

“就是,还有鞋,家里就一双鞋,从里穿到外吗?”

“谁家只有一个房间啊?”

安夏也认为这个测试环境,离真实的「实用环境」实在相差甚远。

“愿意花钱买智能家居机器人的家庭,肯定不会只有这么一点东西。”

安夏是个好老板,没让他们自己想买得起这机器人的是什么样的家庭。

而是让王娇娇直接给了他们一个大概能买得起的家庭收入、这种家庭一般是干嘛的,以及这种家庭一般会是什么样的装修风格。

低底的沙发、交错的电线、桌子腿椅子腿……甚至还有一只同事把自己养的猫也抱来了。

为了容纳更多的功能,机器人做得挺大,比普通的垃圾篓子大一点点,高一点点。

刚开始,一切都很正常。

然后,机器人先是出发被地上的电线缠住,被人工拯救了第一次。

再然后被猫踢翻,被人工拯救了第二次。

根据程序,机器人要先浇花,不幸的是,花盆是安夏要求放之后,才放的,设置路径的时候不够精细,机械臂把花盆打翻砸在地上,泥巴泼了一地。

根据程序,浇完花就是扫地拖地。

厚重的泥土根本不可能让它走一遍就干净。

于是,看直播的人们就这么默默地看着,扫地机器人??地来了,把干泥混成了泥浆,然后均匀地涂抹在家里的每一寸,它能到达的地面……

“太惨了……”做开发的人们不忍心往下看,物伤其类,谁还没个开发翻车的时候,只有人工智能组是全公司第一个公开处刑的。

本来就被公司里的人说这个项目组是骗公司钱的垃圾,现在简直就是在给这些反对声音递刀。

人工智能组的同事们心情沮丧,更怕安夏一怒把整个项目组给裁了。

“我去跟她说,你们不必担心。是我没有领导好你们,有什么事我担着。”刘杰站起身,迈着上刑场的步子,往安夏办公室去了。

汇完报实景测试的复盘报告后,刘杰垂着头站在安夏面前,等待暴风雨的来临。

安夏态度意外的平静:“我就说,功能太多不行,你不信。机械本来就是容易坏的东西,你们太看得起人工智能了,不应该让它们挑起技术水平承受不起的重担。

现在最成功的多功能家用物品就只有瑞士军刀,野外生存也要挑直刀而不是折刀。刚起步的阶段,不要搞这么多,稳扎稳打。”

“是……”

“在实验中,你应该已经看出这台机器人最大的问题就是贪多嚼不烂。所以,你应该想好应该做什么了吧?”

“是。”

刘杰交出了另一份计划,是他们在复盘的时候设计好的。

方案一:深入开发扫地拖地的机器人。

这事看起来简单,随手搞搞就行了。

但是这种琐事闲着做着玩没什么,哪怕是不想干正事了,当摸鱼的逃避也不是不行。

当它成为一件正经事必须要做的时候,就烦了。

方案二:能搬动重物的机器人。

不少人,特别是女孩子对装扮自己的房间有爱好,书柜和桌子。一会儿觉得放在这里那,一会儿觉得放在那里好。但是挪动家具是需要力气的,力气不够就只能想想。

强迫症一旦生出想要挪动的想法,就会越看那些家具越不顺眼,特别难受。也就是家具不会呼吸,不然真就是呼吸都是错。

“再装个蜂鸣器吧。”安夏看完方案,对刘杰说。

刘杰不解:“蜂鸣器?防盗吗?”

“不,万一它卡住了,或者给发个断电前的最后定位,让人知道它在哪儿,快去救它。”

刘杰:“……”

“不是跟你开玩笑。”

安夏亲身经历,扫地机器人到了床底下,被箱子挡住,一直到电耗完都没走出床底的花花世界,安夏都没想到它能走到箱子后面。直到搬家的时候,才发现它在哪儿。

有了明确的方向,做减法比做加法容易。

第一批测试机被拿出去做测试,测试对象是公司里的员工们。

条件是测试完要写测试评估报告,还要记录出现的问题。

本来以为大家会比较踊跃,结果由于上次全公司的人都看了翻车视频,都不想要。

“我家已经有两只狗了,经不起再养第三只。”

“我家好多瓷器,要是撞翻了,我也别活了,我爸得抽死我。”

“是啊,我妈还养了好多花,要是打碎了她的君子兰,她肯定追杀我。”

谁能想到,堂堂民营企业紫金科技,也干起了硬性摊派这种事。

每个事业部的总监必须领一个回去。

分公司的人也别跑!

最后还剩两个,安夏认领了一个,帮陆雪也认领了一个。

不过这几天陆雪又出国,不知道是跟哪国的代表打架,先领着再说吧。

安夏住的地方比仿真实验环境好一点,地面比较宽阔干净。没有那么多的电线桌椅,也没有突起或是台阶。

非常适合扫地机器人。

安夏把扫地机器人带回家的第一个小时,就发现了第一个问题:它没有自己找路回充电桩的功能。

它只会按照设置轨迹行走,如果半路电力不足,它就死路上了。

安夏把它放在地上,开始给它喂数据,让它沿着固定路线前行。

然后,她记下了第二个问题:遇到障碍只会疯狂往前撞,大有它与障碍物之间只能活一个的气势,完全不知道避让。

走了一圈下来,安夏记下第三个问题:不会自己清洗。

就在此时,安夏家的门铃响了,隔着猫眼看见门外站着的是一个穿着居家服的女人,安夏记得她,她是刚搬来不久的楼上邻居,她家有车,经常跟她并排停着,看着还挺贵的。

安夏打开门,女人笑着对她说:“你好,我是楼上的,我家的衣服掉到你家阳台上了。”

“哦,好,我帮你拿一下。”

安夏去阳台看了一眼,果然看见一件男人的衬衫斜斜地钩在她的花架上。

“这是……什么呀?”女人看见欢快乱蹿的扫地机器人。

“我们公司新研发的扫地机器人。”

“真有意思。”女人好奇地打量着它。

安夏抓了几颗瓜子,洒在它前进的轨迹上,扫地机器人「咻」地把地上的瓜子吸了个干净。

“哇……很厉害。”

“你要不要试试?我正好还有一台。”

“那多不好意思。”

“这是本来就是试验品,你先用着,看看有没有用着不舒服,或者用着不好的地方。你告诉我,我来调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