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80章(1 / 2)

“最近海鲜的成交量怎么这么少?”安夏看着生鲜冷链平台上的数字, 感到非常不满。

生鲜冷链业务自从建立之后,一直挺忙,从五月份的新疆小白杏, 到白枇杷, 荔枝桂圆忙个不停,往海边送羊肉, 往草原送海鲜也是每天日常。

可是最近新鲜海产品运输的数字暴跌,只有冻货和干货。

业务经理回答:“因为最近是休渔期, 只有能钓船能出去,所以鲜货非常少。”

对哦, 把休渔期给忘了。

“您放心,明天就开渔了,到时候我们的业务量会涨回去。”

“那要好好做一下宣传。”

安夏曾经看过开渔的场面, 千帆竞渡,场面很大, 如果用无人机在高空拍的话,一定很帅很有看点。

宣传了生鲜冷链, 还能再宣传一波无人机。

“我们明天去一趟,让市场部准备好稿子。”

第二天东海开渔,果然盛况空前, 当地渔民组织了一个盛大的祭海仪式, 吹吹打打, 十分热闹。

安夏最期待的还是新鲜带鱼、红娘子和烂船钉之类的东海特产。

紫金的摄影大师是个讲究人。

什么?就用无人机在天上飞?用长焦拉距离?

你是不是看不起我?

你是不是在侮辱我的专业!

不行!

他坚持要求上船参与拍摄。

安夏担心他一个啥事都干不了的人,会不会影响人家渔民干活。

渔民倒是无所谓,就问他晕不晕船,然后就同意他上船了。

除了渔船之外,也有市里宣传部要拍宣传片的船只, 他们邀请安夏一起上去,近距离围观开海盛况,将来在生鲜冷链给他们市的渔民们多安排点位置。

那个船大,安夏觉得能出海打渔的气候,应该不至于掀起太大的风浪,再加上无人机能飞的时间有限,如果上了船,再起飞,会更好。

于是,安夏和无人机操纵员一起上了市里的船。

海面上金光点点,许多渔船忙碌非常。

大网被吊机从海里拖上来,满满一兜鱼,打开,哗啦啦,银光闪闪,活蹦乱跳的鱼从高处往下落,坠入甲板下的水箱里。

负责宣传的领导对安夏打了不少官腔,什么——“正是因为严格遵守休渔制度,我们才能有今天这样的收获,感谢政策,感谢XX,感谢XX……在XX的领导下,在XX的关心下……”

安夏脸上笑着,心里想:你是不是搞错人了,我又不是新华社的。

“哇啊!”忽然,从远处传来巨大的喧哗声。

只见一艘渔船的船尾放拖网的位置已经明显向下倾斜,眼看着就要沉了,船员们在甲板上跑来跑去,大声呼喊着什么。

宣传口负责人双眼放光:“快快快!过去看看,肯定是网到大鱼了!”

不用他喊,船早就向那个方向调头了。

这渔船可不小,能把渔船尾压成那样的,得是什么样的庞然大物啊?

“说不定不是鱼呢。”安夏笑道,“我认识的钓鱼爱好者,平常什么怪东西都能钓上来。”

正说着,已经有另外两艘渔船赶过去,一起帮着下网。

三船马力全开,第一艘渔船终于恢复正常状态。

水面上哗啦啦地浮出一个巨大的黑色物体,它高耸的脊背将海水破开,白花花的浪包裹着它。

“这……什么鱼啊?”安夏一脸懵逼。

海洋生物千奇百怪她是知道的,但是这里是近海口,还是中国领海的范围,能长出这玩意儿?

忽然,黑家伙的脊背被掀开了口子,里面钻出了……十个人类?

生得白种人模样,个个手里握着斧子,乒乒乓乓对着缠在「鱼」身上的渔网一通猛砍。

“那是……潜艇?”安夏惊讶。

“哎呀册那!”安夏听见身旁的人骂了一句。

他拿起船上的海事卫星电话,拨通后,叽里哇啦说了一通。

可惜与此同时,三张渔网已经被砍断,十个人飞快地钻了回去,潜艇飞快地沉了下去,蹿出中国领海,进入公海范围。

本来只是去拍开渔,谁知道拍了这么一个大场面。

当天紫金论坛就热闹了起来,说从来没见过这场面。

还有军迷从露了半截的照片上看出,那是一艘奥伯龙级常规潜艇,大概是澳大利亚的。

还有一些人说自己家就是渔村的,这几年,村里有人出海打渔,确实经常会捞上来一些奇怪的东西,都上交了,说是外国人放的声纳,用来探测我国海洋情况的。

论坛上的钓鱼佬们更是狂欢:“哈哈哈,没想到,专业的渔民,也会发生钓出奇怪东西的事情啊。”

说到声纳,安夏的公司也在做这种东西,智能声纳。

主要给人菜瘾还大的钓鱼佬使用。

拖着声纳在水底转一圈,水底是什么结构都被扫描的清清楚楚,回去上传到电脑。

同时测水温,监控水下的鱼有多大,太小的鱼,钓上来也没什么意思,都没法跟旁边人吹。

这个计划在开始做的时候,安夏差点没同意,在她心中,钓鱼嘛:去竹林里劈一截竹竿,弄根吊线,把缝衣针烧热了砸弯,自个儿在地上刨几条蚯蚓不就完事了吗。

行,就算现在钓竿花样繁多、漂子还要讲究是什么孔雀毛的、桶要加厚、凳要能支伞。

中等档次的全套加在一起,一两百块钱,感觉……好像还行。

可是加上智能声纳,那得多少钱?

想要使用智能声纳,必须配备电脑,那又要多少钱。

重点是,提议这个人项目的人,自己就是个钓鱼佬。

人在紫金上班,钱当然不少。

大多数人都有一种「身边即世界」的错觉,认为这个世界热爱钓鱼的人很多,热爱钓鱼的人里有钱人很多,那是很有可能的。

其他项目,安夏可以很快拍板做,或是不做。

钓鱼这个是她认知之外的世界,便让想要立项的小组做详细的市场调查,一定要有详细的数据,来证明这个智能声纳的商业价值。

为了钓鱼佬的荣光,拼了!

他知道安夏不赞同这个项目是因为感觉这是一个冷门爱好,不,他要证明,钓鱼佬才是主流!

于是,他也不做市场调查了,就学上回开预售,用订金说话!

除了订金,还要让论坛热闹。

全国的钓鱼佬联合起来!冲数据!

平时一天也就十几贴的钓鱼爱好者论坛,忽然变得火热了起来。

项目负责人兴冲冲地拿着订金数据和论坛数据给安夏看的时候,安夏忽然想笑。

这……也太熟悉了吧?

要是别人,还真给唬住了,安夏是什么人,她什么没见过。各位明星的粉丝团做数据的时候,不就是这样吗?

总体来说,去掉虚伪的部分,剩下的刚刚好能维持收支平衡吧。

最后安夏还是同意了,声纳这种技术本身,还是值得研究研究的,谁知道什么时候就能用来打捞个海底宝藏了呢。

还能看看獐子岛的扇贝到底是怎么跑来又跑去,把股民耍得团团转。

既然要做,就要认真的做,收集一下资料,比如钓鱼佬们都喜欢去哪里,海钓、水库还是「为你承包整个鱼塘」。

最关键的是,安夏想知道钓鱼的乐趣到底在哪里。

她连游戏里的钓鱼都没耐心。

有一位认识的企业家老何就喜欢钓鱼,紫金科技刚好要跟他们公司合作,兴趣爱好是最好的破冰环节。

他邀请安夏一同前往他最喜欢的钓鱼点,本市山林间的紫湖。

湖水清澈,湖底像锅,向下收缩,湖面湖底水温相差很大,水草极多,鱼很多。

他从车的后备箱里取出各种钓鱼设备,光鱼竿就有三种,他详细介绍,哪种鱼竿是用来钓什么鱼的,如数家珍。

看点、打窝,选饵,抛竿,然后就是默默的等……

这会儿没有手机游戏,也没有手机读书,钓鱼的时候说话会把鱼赶跑,安夏坐了十几分钟,就开始觉得无聊,拔旁边的草,编草戒指玩,编了十几个。

老何就这么放空自己,看着前方,一动不动。要不是漂子稍稍一抖,他就会直起腰,她还以为他已经睡着了。

半个多小时了,也没啥动静,又换了一个钓点,还是没啥动静,最后以钓上来一个塑料袋宣告结束。

安夏完全是靠自己脑内的各种小剧场撑过了这段时间,老何却特别淡定,大概五十多岁的男人,就是这么稳重?

心静如水,往哪儿一戳几小时都可以不动弹。

回家的路上,老何对安夏说:“其实,我们的目的不是钓鱼,而是想要获得内心的平静。生活很累,家里还有这么多事,只有钓鱼的时间,是完全属于自己的。”

安夏也不知道他真的是这么想,还是因为没钓着鱼而想出的借口。

老何的家在新小区,一户一梯,楼顶还有露台,露台有砌的池子,别人这种小池子里不是金鱼,就是锦鲤,这池子让安夏想到了菜市场。

仔细看看,果然是菜市场,主流品种是鲫鱼和鳊鱼,大概是他每次钓鱼的收获。

“本来我是想在里面养些鲤鱼的,结果,现在成储备粮了。”身后忽然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

“你就是安总吧,我是夏萍。”

安夏转身,一个风姿绰约的中年女子站在那里,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就连嘴角勾起的弧度都恰到好处。

老何公司做的是文娱影视,公司的名字就叫「和平影业」。

取自老何的何,夏萍的萍。

两人本来一腔热血拍电影,后来发现电影不好混,能上院线是一道槛,撞上大神之作就是个死,于是现在改行拍电视剧。

老何的妻子夏萍也是企业创始人之一,传说最早他的启动资金就是由他妻子的娘家出的,他出脑子。

夏萍带着安夏到一处葡萄架下坐着,葡萄架旁有几根管子,缓缓向外喷着细密水雾,不知从哪里吹来的风,吹在身上很凉快。

“我们公司想拍一些小故事,放在你们公司的平台上播放,不知道行不行。”

“可是现在的网络速度太慢,实在无法实现让人看视频。”

就现在那见鬼的网速,能流畅播放邮票大小的视频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再往上提速,那不是紫金科技一家公司努力就能成功的事情。

邮票大小的视频……也就是摄像头抓人的时候勉强能给公安部门做个参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