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82章(1 / 2)

“我想过很多办法, 最终发现,我什么都做不了。”

在办公室里冰冷强悍的康英,此时肩膀微耷, 眼睛望着教室里兴奋的孩子们:“帮不了所有人, 只能把还有希望的人带出来。”

“也许我可以想办法。”安夏说。

康英转头看着她的眼睛,忽然笑起来:“你?你能做什么?”

“不知道, 尽力一试。”

安夏向康英了解到她已经做过了哪些,具体是怎么做的, 反馈是什么, 以避免类似的操作。

康英对这个村子确实尽力了。

从工厂设备的角度寻找解决方法, 提高劳动保护。

被拒绝,因为这样的话,厂子会增加一大笔开支。

从工人操作的角度寻找解决方法。

从实际操作的结果来看,也不行。

再厚的防护服, 也穿着不舒服, 这里从矿点到厂里有一段路不能走车,只能人背, 夏天干这活,一会儿就热了, 许多人就脱光了上衣, 背着含有砷的矿石。

矿石里的砷不会让他们马上死去, 但会从皮肤瘙痒开始,慢慢渗入肌理。

……

话说多了, 康英对安夏的态度也慢慢变成了朋友间的亲昵:“我找人统计过生病对劳动力的影响。如果能保证工人的身体健康, 可以提高劳动效率。结果他们却说……”

安夏接话:“三条腿的猪找不到, 两条腿的人还找不到?他们不干, 有的是人干。”

康英一愣,继而露出无奈的笑容:“居然跟他们说的一模一样。”

那可不么……这套话术在想办法催生三胎,据说人口红利已经暴跌的时代都好用。

何况如今才是执行严格计划生育的第十二年。

“他们还说了很多,说这是发展中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康英冷笑一声。

安夏知道,拿别人的性命,别的地区发展说事,是没用的。

她曾有一个80后的本省朋友,对她说了许多神奇的操作,比如身份证上的年龄,想写什么时候出生,只要跟窗口的人打个招呼就行了。

比如,那个朋友所在的小城市,一朝登上某企鹅的弹窗新闻,是因为市里五百多人同时落马,从上到下,一撸到底。

所以,安夏对污染的严重程度感到震惊,对康英遭遇到的事情没有感到特别不可思议。

安夏想到一些办法,与康英商量。

如果在证监会干活的两个公司的人看见这一幕,一定会惊掉下巴。几天前,她们还互相怼,不给面子,现在竟然同仇敌忾了。

第二天,安夏与王志飞离开学校,各自回到工作岗位。

不出所料,王志飞的稿子被压了。

尽管是两个不同的省,不过只要努力,跨省也不是难事。

主编说了许多套话,重点就一句:你不要影响经济发展的大局,矿关了,矿区里的人都到你家吃饭?

王志飞想再努力争取争取,也没有用,主编眯着眼睛看着他:“你是我们社里很有前途的年轻人,以后做事,要学着圆滑一点。不然你一辈子就只能跑新闻,永远也升不上去。”

“如果升上去就是这种结果,那我还不如不升!”王志飞没憋住火。

头发花白的主编慢条斯理摘下眼镜,擦了擦:“升不上去,就永远也不能改变你想要改变的一切,小人物的声音再大,也不会被听见。”

环境保护法在三年前已经实施,治理小鹤村有法可依,只是无人去管,经济发展当头,不止是小鹤村,甚至可以说整个市的GDP都是这个雄黄矿撑起来的。

在紫金论坛上悄然出现了一些文章,或是鬼故……

事开头,或是日本森永奶粉投毒事件开头,还有用水浒传里的潘金莲投毒事件开头……来介绍砷中毒。

最后总能一脚拐到小鹤村的事情上,说就在国内有一个村子,他们从小到大在有砷的河水里洗澡、取水,就连吹的风里都有砷。

配的图是王志飞拍到的砷中毒患者的患处。

不仅仅是紫金论坛,其他网络论坛、聊天室和鸿雁群里,都在不停的传递。

现在有不少媒体记者都在论坛待着,寻找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做为报道的选题。

在各大论坛上传了几天,但是没有一家媒体表示想要联络发贴人,询问详细情况。

最后还是薛露找到了一位已经身在央视的朋友的朋友,他们频道打算推出一个新栏目,直击各种社会上的顽疾痼病,正好在挑选题。

环保与经济,如何选择?

这个话题足够重磅。

也很危险,小鹤村只是两难选择的一个缩影,全国还有那么多,总不能都一刀切了。

新闻组在犹豫,雄黄矿本矿,还有产业链上下游都着急了。

要是雄黄矿的事情闹大,真把矿给停掉,他们的原材料供应受到影响,还怎么赚钱。

安夏接到一个电话,是一家化肥农药厂的老板钱进。

「中国货」开业的时候,销售经理跟他一聊,他立马就决定加入平台,算是前期最支持的铁杆之一。

他们家的供货和客服从来没有出过问题。

哪怕现在他们的生意已经足够大了,也依旧保持着与紫金的良好关系,后面安夏做的几次春季助农促销活动,他们公司都积极参加。

“安总,你们那个论坛上的贴子,太危言耸听了,哪有这么严重,都是谣言,还是快删掉吧,免得惹麻烦。”

“这个嘛,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说法是造谣,一下子把这么多贴子删了,不太好吧?”

“有什么不好的?!”钱进急了,“就由着一帮不明真相的人被误导?”

安夏:“放心,这事放放就过去了,不会有人在意的。你想想,那个村子才几个人,又不是什么特别发达地区。

现在您要说它是造谣,能有几个人跑过去看?要是突然删了,那可不得了,这不更引人好奇么?”

钱老板似乎还没明白安夏的意思。

安夏的语气变得十分神秘:“您想,要是昨天你还看见的文章,今天突然没了,你是不是要怀疑它肯定是真的?要是文章里某些词变成了框框,或者是星号,被平白抹掉,你是不是更好奇了?”

钱老板认真想了一想,好像是这个道理。

“与其让人不断的好奇,然后深入探究,不如就让它留着。反正现在上网的才几个人,只要新闻联播没放,中小学课本里没写,看过也就看过了,谁还认真关心一个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过几天,再有个什么大明星偷税漏税,又引进了一个什么译制片,谁还记得这事。”

“那照你的意思,删,还不如不删?”

“肯定的啊,删了不是给人强化记忆吗?”

钱老板被安夏忽悠过去了,但不是人人都这么好骗。

另一个部门过来施压。

“如此恶意诋毁,你们公司所有的业务都别在我们这边做了,不欢迎你们公司。”

识时务者为俊杰,知进退者为高人。

安夏麻溜地让管理员把论坛上的都删了,转战聊天室和鸿雁群。

《记者冒死卧底,竟被删除》

《快看,马上删,惊天大秘密,毒山毒水毒人》

《鞭炮响吗?用人命做的!》

……

震惊体虽土,但有效。

大家爱看也爱转,虽然……

上不了主流纸媒,但是纸媒哪有都市传说跑得快。

除了央视之外,还有几家调查记者前往小鹤村,其中包括王志飞。

他们在那里遇到了当地客气的阻拦,以「不要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为由,让他们坐着大客车,在村子里转了一圈。

车窗外的村民看起来身体健康,精神很好,与传闻中的完全不一样。

车子开到村委会才停下,村委会里也都是精神非常好,身体非常健康的人。

他们接受记者的采访时,面带笑容,充满了对现在生活的满意。

“对,收入特别高!九百多呢。”

“劳动保护非常到位,厂里对我们非常照顾。”

“哪个矿不辛苦呢,煤矿也辛苦啊,他们还会爆炸,我们不会……”

“我的口音?哦,我是外地来的,你不知道,这里的收入实在太高了,我好不容易才想办法调来的,就这,还不是正式工呢。”

……

放眼望去,歌舞升平,岁月静好。

村委会旁边的几个小商店,什么好东西都有,甚至还有上网服务中心。

村支书痛心疾首:“外界的一些风言风语,我们也都从计算机上了解到了。但是没有办法啊,我们忙于生产生活,哪有这个闲功夫坐在计算机前敲键盘呢?

希望那些说我们不好的人,多把心思放在工作学习上,不要总是想传这些捕风捉影的东西。”

有记者提出想去看工厂,村支书马上表示同意:“可以呀,但是今天只有一个厂上班,其他的厂刚好放假。”

有一个记者问:“你们工厂不是轮休吗?一起放?”

大多数化工类的工厂都是7?24小时倒班制,保证有人在,不然用来炼矿的炉子怎么办?

跟家里的煤炉不一样,灭了随便就能点起火来。

村支书哈哈一笑:“轮休不好,这边的人,基本上全家,还有朋友,都在厂子里上班。要是轮休的话,你休息了,你的家里人,你的朋友,都在上班,那多没意思。

所以,我们都是统一放的。炼矿的炉子不停,我们有独门密诀。不过,那个就不能带你们看了。”

这个意思,就是看无人的厂房也没戏。

记者们被带去的厂子很小,每个工人都穿得严严实实,一根头发丝都没露出来。

在熊熊炉火里烧着许多石头样的东西。

厂负责人向记者们介绍:“这里就是我们的冶炼工厂,火里的就是雄黄,烧出来的白色粉末,就是砒霜。”

值班室的桌上放着交接班的本子,本子非常干净,像新买的一样。

王志飞信手翻了翻,一个多月的记录,每一页的笔迹和墨水都非常统一,刚开始字迹还挺端正,到中间就开始潦草。

看得出来,这个写字的人一定很着急下班。

“天色不早了,我们村委食堂已经准备好了便饭,大家来尝尝我们的特色?都是自家养的鸡鸭猪,还有自家种的水稻。”

说到水稻,王志飞向着上次他看到的那片长满枯白草叶的山坡草地看了一眼,竟然一片苍翠,就好像上次他误入了鬼域,并非现实世界一般。

记者们纷纷摇头,表示还要去采访一下五十里外的那个爱心学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