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聪,这位来自广东府佛山县的考生,便是其中之一。
他身材高大挺拔,面容英俊,眼神坚定而自信。
此刻,他正和两位同窗好友一同游览着汴京城的街景。
这次进京赶考,对于刘思聪来说意义非凡。
他已经为此筹备了许多年,家中的积蓄几乎已被他耗尽。
若能在此次殿试中脱颖而出,他将获得无尽的荣耀与地位,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刘思聪的家人对他寄予厚望,因为他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聪慧才智。
九岁时,他便成功考取童生,被誉为当地的神童。
要知道有很多人读书多年一直未能通过童生试,到五六十岁甚至更年长仍然是童生。
所以刘思聪可以真正的算是一位天才了,大家都觉得他的未来不可限量。
然而,命运却给他开了个玩笑。
因为他父亲得罪当地官员,他的仕途一直受到阻碍,至今仍未能更进一步。
每次考试他发挥的都非常不错,但就是过不了乡试,一直被当地的官员卡着脖子,不得寸进。
尽管如此,刘思聪并未气馁,他坚信只要坚持努力,终将实现自己的抱负。
此刻,他漫步于汴京城的街道,心中充满了感慨。
这座城市既陌生又熟悉,它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与梦想,也是他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一站。
原本刘思聪都已经对自己的未来开始动摇了起来,他不知道自己这么多年坚持下去究竟还有没有意义,或许该放弃了吧?
就在这时,一个叫武文彬的男人出现了,他推翻了昏聩腐朽的大宋朝,建立起了全新的王朝——华国。
刘思聪的人生似乎又迎来了曙光。
那位县里面一直阻挡着他进步的官员,也在武文彬的改制下被流放了。
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刘思聪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急忙跑出家门,想要确认这个消息是否属实。
刘思聪的家境其实相当不错,但由于他一次又一次地参加考试,家中的财产几乎都已耗尽。
因此,整个刘家的人对那个官员以及整个大宋都充满了怨恨和仇视。
当刘思聪赶到县衙时,他果然看到那个官员已经被人押走了,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喜悦,他忍不住击掌叫好。
随后,他又从新任县官的通告中了解到新皇帝武文彬所颁布的国策,这些政策让他惊叹不已,仿佛看到了一片新天地。
再后来,武文彬宣布重新举办科举考试。
刘思聪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这次科举,他决心要抓住这个机会,一展身手,实现自己多年来的梦想。
就这样,刘思聪凭借着过人的才华与知识储备,一路过关斩将,轻松地通过了秋闱和春闱,并顺利地获得了贡士的身份,可以前往京城参加最后的殿试。
然而,由于刘家的家境已经大不如前,连进京赶考所需的盘缠都要东拼西凑才能勉强凑齐。
但是当现任的县令得知此事后,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慷慨解囊,表示所有进京的费用将由县衙承担。
刘家对此感激涕零,而刘思聪更是对当今圣上武文彬充满了敬意。
毕竟,在宋朝时期,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而如今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优待,完全归功于武文彬这位新皇帝。
怀着“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刘思聪下定决心,此次殿试必定全力以赴,争取取得优异成绩,日后成为华国的一名官员,竭尽全力为陛下治理这得来不易的新朝。
与刘思聪一同进京赶考的共有六人,他们皆来自刘思聪的故乡,其中还有两位是他的儿时玩伴。
待众人回到客栈后,刘思聪便迫不及待地邀请其他五人一起探讨当前的时政热点。
当他们讨论到武文彬最新颁布的坦丁入户之时,原本和谐的气氛瞬间变得剑拔弩张起来,每个人都开始争论不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刘思聪,他已经成为了武文彬的忠实拥趸,对他所颁布的国策更是全力支持。
然而,其他两位考生却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认为皇帝的举措有些不妥,尤其是对世家的打压,似乎违背了人道主义原则。
事实上,刘思聪心里明白他们为何如此言辞激烈,原来这两人都是来自乡绅地主家庭。
由于皇帝陛下的新政实施,他们两家不得不割舍许多祖传土地,损失惨重。
因此,才会有此番言论。
面对这种情况,刘思聪自然挺身而出,竭力为武文彬辩护,以扞卫他心目中那位英明神武的君主形象。
但最终,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谁也无法说服对方。
毕竟,这涉及到个人利益问题,没有人愿意轻易让步。
于是,几个人争执不下,争吵声愈发激烈,最终不欢而散,各自回到自己的房间,结束了这场闹剧。
回到房间之后,刘思聪便开始在心中针对武文彬的新政深思了起来。
他突然想到一点,那就是华国新建,武文彬这位皇帝陛下又颁布了那么多利国利民,惠及百姓的新政。
又恰逢朝廷开展科举,广纳贤良。
这是不是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这次科举选中的人才,都是为了推行新政所准备的?
一想到这,刘思聪便开始变得兴奋了起来。
无他,只是他感觉到自己抓住了一个能让他一飞冲天的敲门砖!
明天的殿试,皇帝陛下肯定会着重对于新政出题!
而大部分的人学习的要么就是格物学说,要么就是儒家经典,那么自己是不是可以针对新政好好研究一番?
念及此处,刘思聪赶忙出门朝着衙门的方向狂奔而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