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93章 先生回宫(2 / 2)

“行行行,我这就回宫,先生好生歇息。”萧慎麻利地应声,一脸垂头丧气地往门外走。

等他回宫后,第一时间召来几个近卫,命令道:“即日起,你们的任务就是保护沈府。”

这批近卫是他在绥西战场带出来的死士,个个身手不凡,而且只听命于他。

“是,圣上!”近卫齐齐应声。

“还有,隐蔽点,别叫沈大人发现。”圣上负手立于窗前,语气冷沉,“若是被太傅发现,该怎么做,你们自己心里都有点数。”

他不能再次承受失去先生消息的打击,他必须要将先生的行踪,牢牢掌握在手心里。

***

沈大人回京后,逐渐恢复了上朝。

很快,肃州那边传来好消息,种植的玉米收成极好,颗颗玉米粒饱满,吃起来香甜可口,负责人送了一批玉米来京都,进贡给圣上尝尝鲜。

御膳房蒸好一锅金灿灿的玉米,玉米香气登时萦绕着内殿。

萧慎捡了一根看起来最饱满的玉米,殷勤地用手剥了玉米粒,堆满掌心后往先生嘴边送。

“玉米这样吃有什么意思?”沈青琢暼了他一眼,自己挑了根玉米棒,捧着咬了一口,“嗯,还可以。”

香甜的汁水溢满唇齿,虽然味道与后世的玉米有些许不同,但口感却是极好的,作为裹腹的粮食完全没有问题。

萧慎问道:“那可以推广种植了?”

沈青琢又咬了一口,吞咽下去后回道:“这一批种出来的玉米先不要食用,全部作为玉米种子,明年就可以大量播种下地了。”

“先生喜欢吃,我就让人将这一批都送去沈府。”萧慎笑眯眯地望着他,“不过作为交换,先生夜里不准锁门,留个窗子也行。”

沈青琢一听,立即将玉米扔回了盘子里,“不稀罕。”

萧慎微一挑眉,正准备说什么,殿门外却传来内宦的通报声。

幽北流星马脚步匆匆地走进来,精疲力尽地跪在地上,双手举起呈上密报。

萧慎眉心微皱,打开密报扫了一眼,神情瞬间凝重起来。

沈青琢起身,心头浮现一股不妙的直觉,“幽北又打起来了?”

萧慎抬眸望向他,反复张了张口,最终还是如实回道:“你父亲遭北戎敌将偷袭,重伤。”

沈青琢沉默了片刻,才涩声问道:“父亲……有没有生命危险?”

在此之前,沈家人对他来说不过是陌生人,但如今他得知他们本就是自己的家人,虽然心里仍有芥蒂,但也做不到完全无动于衷。

“信中不曾提及,目前应是安全的。”萧慎走回先生身边,抬手握住清瘦的肩膀,低声安慰道,“先生不必过于忧心,我会派最好的御医前往幽北。”

“不对。”沈青琢单手撑住桌面,眉心拧起,“北戎已休战一年之久,为何突然又发动偷袭?”

凤眸中迸射出一道冷冽的光,萧慎开口回道:“先生有所不知。去年北戎出了个善战的首领,休战的这一年中统一北部和西部的几大蛮族部落,前不久又吞并了退至绥岭河以西的西戎,如今合称大戎。”

沈青琢双眸微敛,低声叹道:“看来,他们这次是做好充分准备,卷土重来了。”

此番大戎来势汹汹,开局镇北王重伤后生死未卜,幽北军士气大受打击。万幸还有神武大将军沈风澜横刀立马,率领镇北大军抵抗蛮族进犯。

“西戎与北戎合并,如今主战场在幽北,但绥西也不能放松戒备。”沈青琢面色冷静,“冷冬将至,眼下当务之急,是要运送充足的粮草支援幽北。”

兵马都要吃得饱,才能打胜仗。

“户部安排下去,派遣亲信亲自押送粮草前往幽北,一石都不能少,务必喂饱幽北的兵马。”圣上坐在案桌后,沉声吩咐道。

他自己在绥西打仗时,吃够了粮草不足的亏,现下绝不会让幽北再重蹈覆辙。

“是,老臣立刻安排!”林大人领命先退下了。

“虽说如今国库充盈,但这场仗还不知道要打多久。”沈青琢又道,“圣上可拟一道诏令,向江南富豪募集钱粮。”

裴言蹊语气担忧道:“朝廷征收财产税时,各地富商已大出血,此次恐怕很难……”

“以商逼商。”沈青琢看了他一眼,详细解释道,“官府先从江南选出愿意募捐的富商,成立官方商业协会,授予其管理权,再迫使其他富商参与募捐。”

“剩下的富豪为了自保,就不得不从众参与募捐。”裴言蹊迅速反应过来,“沈大人这招妙极,各地豪绅本就如同惊弓之鸟,此时定然不敢违背朝廷的意思。”

圣上略一思索,随即拍板道:“裴大人,此事交与你来督办,定要让那肥得流油的江南富商,好好脱一层皮下来。”

半个时辰后,众臣结束议事,纷纷领命退下。

萧慎从案桌后走出来,盯着先生疲倦的面容瞧了瞧,抬手将他抱进怀里,“先生该休息了。”

沈青琢没力气推开他,侧脸贴在硬实的胸膛上,轻声回道:“这场仗,有得打。”

“管他什么西戎北戎还是大戎,不过是一帮子未开化的蛮族。”萧慎温柔地抚摸着清瘦的脊背,语气却很是低冷,“这么快就忘了,当初如何被我打得抱头鼠窜,哭爹喊娘。”

“别逞强。”沈青琢不由叹息一声,“背上受的那些伤,都当做不存在了?”

“我没有逞强,先生。”萧慎收紧胳膊,语气肃杀而坚定,“这次我要御驾亲征,将那帮蛮族彻底打服。”

沈青琢浑身一震,倏然从他怀里仰起脸来,“你说什么?”

“犯我大雍者,虽远必诛。”萧慎意气风发地笑了起来,“先生教我的,我一直牢牢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