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云已经琢磨着让人带着刘衍出去,好好见识一些皇宫之外的世界了,之前刘彻在的时候,舒云不让人出去,多半是担心王太后那一系想要使什么手段,刘衍刚登基的时候,母子二人立足未稳,自然也得注意一下。尤其刘彻是遇刺而死,刘衍对此更是精心,不像是他前头的那些先祖一般,一个个都喜欢搞白龙鱼服的勾当。
而现在呢,他们母子两个总算是在军方有了一定的实力,远一点的地方不说,在长安城里头,只要不像是刘彻一般作死,为了跟美人约会,直接连那些宦官都赶远了,在身边保护的人一重接一重的情况下,想出事都难!
而且,长安这些百姓又不是什么瞎子,遇到贵人,有几个长了熊心豹子胆,敢故意往前凑啊,这不是找抽嘛!至于认识刘衍的人,那就更别说了,他们巴不得出个什么意外,好让他们显示一下自己如何忠君爱国呢!
刘衍自然是不可能安心待在皇宫里头做个宅男的,哪怕皇宫再大,那也是一样的,这年头又没有那么多的娱乐活动,充斥在刘衍身边的人呢,对于刘衍的态度都是小心恭维的那种,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让一个还没有形成稳定三观的青少年变得狂妄自大,自以为是起来。
甚至,就算是成年人,一直沉浸在这样的氛围内,也是很容易失去本心的,舒云显然不希望自己一番经营之后,结果回头交给了一个败家子。
普通人家生一个败家子,顶多也是将一家子几代积攒下来的家业败掉,而皇帝是个败家子的话,那就真的要影响到不知道多少人了!总不能刘彻死了之后,再来一个弄得民不聊生,临死还要下罪己诏的皇帝吧!
因此,在如今确认了安全之后,舒云就存心让刘衍出去走一走,见识见识了。横竖汉朝这边五日一朝,平常的时候除非是有什么特殊情况,否则的话,皇帝自然可以随意消遣。比起后世那些皇帝,恨不得天天上朝,起得比鸡还早,干得比牛还累,老刘家的皇帝可就轻松太多了。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如今主政的是舒云这个太后,作为小皇帝,刘衍其实平常也就是跟着旁听学习而已,许多事情都轮不到他做,最多就是偶尔有什么想法了,发表一下意见。
事实上,舒云已经在上林苑划分了一个地方,交给刘衍练手了,刘衍可以从朝中,从舒云身边的那些低级官员里头,甚至是从朝中那些大臣家里头,还有地方上举荐上来的贤才那里,挑选一下官员出来,辅助他做事。
也正是因为舒云让刘衍大方练手的行为,大家才真的相信,舒云不会成为另外一个吕后,因为舒云如今的举动,就代表了她其实早早就做好了还政的准备,要不然也不至于早早就让刘衍准备好自己的班底,等到刘衍成年亲政之后,自然就可以在朝堂上头安插自己人。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舒云并没有提拔自己的娘家,甚至窦太主如今比先帝在的时候都消停,起码没有再成天大包大揽的,干涉各种事务了,她如今就是沉迷于赚钱数钱。而之前陈午过世了,窦太主呢,就明目张胆地开始养起了面首。好在这个时候,大家对有钱的寡妇养一些年轻英俊的青年乃至少年都司空见惯,横竖也不是堂邑侯在世的时候给他戴了绿帽子,因此,大家对此都睁只眼闭只眼。
因此,朝堂上头,那些老刘家的忠臣如今对太后也颇为服气,并不会如同当年吕后当政的时候一般,当着面啥也不敢说,私底下,一个个说什么牡鸡司晨之类的话。当然,这也是因为那时候惠帝已经是成年人了,而如今呢,刘衍这个皇帝还是个十岁的孩子呢!
如今汉室的重点在于匈奴,大半年时间过去了,之前缴获的那些牲畜终于被少府消化掉了,这些牲畜一部分被出售,另一部分呢,直接被租借给了上林苑的百姓乃至关中的百姓,每年给租金,然后呢,他们可以用这些牲畜耕种还有搞运输,甚至如果这些牲畜生下了幼崽的话,这些人家可以保留其中一只,其他的就要还给少府。虽说后面这一项是后来的事情,如今还没见到什么成效,但是呢,第一批的租金已经到账,少府已经挣了一笔了,接下来呢,还有源源不断的收入。
俘获的那些匈奴贵族呢,也交代了许多关于匈奴那边的情况,别以为匈奴人就有多爱自己的部族,有多坚贞不屈,事实上,龙城那里俘获的贵族,其实都是过了气的那种,里头甚至还有一些萨满祭祀,他们呢,除了名望之外,压根没有任何实权,权力早就已经交到了他们的下一代手里。所以呢,他们在龙城呢,说句老实话,只能说是苟延残喘,没有如同他们的先辈一般,被直接扔到荒野深山之中自生自灭,已经是匈奴人接受了一些汉人的文明理念所造成的结果了。
人总是越老越怕死的,在年轻的时候,他们为了部族的存亡,甚至可以主动将自己奉献给所谓的天神,但是年纪大了之后,他们只想要好好活着。
而在汉室这里,如果他们不能表现出自己的价值,他们只能作为最没用的奴隶,去那些劳动最为繁重的工地上做苦力。事实上,程不识俘获的那一批匈奴人,里头不少青壮就被送去修建水利,修建直道,甚至是挖矿去了。对于本国的劳工,那些监工们还算是客气一点,对于这些战俘,还是跟汉室有着血海深仇的战俘,自然是往死里使唤了。
当然,这里头有技术的匈奴人早就先一步被挑出来了,去帮着少府养马,照顾牲畜,制作奶酪,而这些匈奴年老的贵族呢,又没有多少权力,匈奴那边也不肯掏钱赎他们,甚至军臣还直接表示,这些没用的家伙,如果还有对匈奴的忠心的话,就该直接自尽。
问题是,能好好活着,谁乐意死了!尤其,在汉朝这边,只要他们配合,日子过得比在龙城还舒坦。
龙城苦寒,能够分配给他们这些老人的粮食衣服什么的,自然都不可能是什么好的,他们也就是勉强维持体面而已,而到了大汉这边呢,这些人既然有足够的利用价值,那么,大汉给予的待遇还是可以的,无论是饮食,还是起居,都参照了大汉这边士人的水准,除了没有自由之外,他们享受到的东西可多多了。
因此,哪怕是为了保持自己如今的待遇,甚至是提升自己的待遇,他们也都是一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样子。
鸿胪寺里头精于匈奴话的人都被挑了出来,充当翻译,每日从这些人口中将匈奴人的情况都拼凑了出来,甚至连草原上的地图,都被拼凑了出来。
可以说,与以前相比,汉室对匈奴人的了解已经有了跨越式的进步,也判断出了匈奴大致有多少人口,控制了多大的范围,然后,一帮原本就是好战分子的公卿列侯们,一个个眼珠子都红了。
以前的时候,匈奴一般就是自称控弦四十万,大家都觉得这就是匈奴青壮的数量,或者说,匈奴人大概也就是四十万户左右,实际上呢,匈奴人的数量,远远比这个数字多多了。毕竟,他们控制了包括河套草原在内的幕南地带,还有广阔的漠北,他们的疆域,甚至比大汉还要大上许多,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口,他们自然是无法控制这么大的领域的。
如此一来,这个仗就很有大头了,一方面是开疆拓土的诱惑,另一方面呢,就是匈奴人代表着的财富,光是牲畜,就有几千万之多,若是能够抢回来,大汉就永远不用担心缺乏牲畜使用了,各地都能普及牛耕,每户人家都能养上几头羊,中原也再也不用担心缺马了!甚至,匈奴人本身,代表着的也是财富,太后倒是仁慈,免去了许多徭役,但是朝廷还有那么多的工程呢,都招工来做,得花多少钱啊,所以,还不如都让那些战俘来干呢!反正死的不是自家的百姓,没人心疼。
而对于舒云来说呢,她看到的却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别的不说,当纺织效率提升之后,不怕东西卖不出去了,而且,当匈奴人真正跟汉人融合起来之后,广袤的草原甚至还有遥远的北海,都将会是汉人的地方,这些地方呢,蕴含着庞大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礼物。
可以说,如今,对匈奴作战这种事情,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便是许多文官,虽说他们没法如同骑兵一样上阵杀敌,但是,对于军功这种东西,也是非常渴望的。
高祖当年斩白马会盟,表示非刘氏不得封王,非战功不得封侯,实际上呢,这种规则早就被刘邦自个搞得面目全非了,什么非刘氏不得封王,刘邦在位的时候,异姓王几乎是最多的,当然了,等到吕后当政的时候,几个异姓王也差不多都接连完蛋了。但是,非战功不得封侯这种事情,如今这个规则早就名存实亡,别的不说,外戚封侯几乎已经变成潜规则了。
当然,对于大多数朝中的大臣来说,通过其他那些途径封侯,是不怎么靠谱的,他们倒是希望自家有什么美貌的姐妹女儿,能让自己一步登天了,问题是,这种事情并不怎么靠谱。而朝堂之上,又有一些潜规则,比如说,丞相这个职位,起码得有个关内侯的爵位才能做,在以前的时候,那些丞相可都是列侯,甚至都是开国时候的列侯,一直到了孝景皇帝的时候,因为一时间开国那会儿的列侯许多都已经过世,甚至子孙后人因为不肖,直接就除国了,留下来的呢,比较成器的也不算多,那个时候,才算是勉强放开了限制,让关内侯也能做丞相。
做大臣的,有几个是不想上进,不想做丞相的,所以呢,如今能有战功可以捞,哪怕只是在后方做后勤,那也是有功的。以前的时候,大家是担心打不过,而如今呢,很显然,匈奴人并不是那么可怕嘛!所以,干什么还要眼睁睁地看着匈奴人继续在边境肆掠呢?那么,干脆就打吧!
因此,开过年来之后,朝廷就开始全力备战,等到有了幕南那边的消息,就可以直接出塞了。
舒云对出塞的那些骑兵的指示就是,不要在意一时一地的得失,大军出塞,一切以对敌人有生力量造成杀伤为要。如果匈奴人逃跑,也不要穷追不舍,你直接将这些部族的牲畜能带走的都带走,带不走的就杀掉,如此一来,草原自己就乱了。
匈奴人能够保持战斗力,他们自然不能忍饥挨饿地来战斗,在缺少足够食物的时候,他们要么就去跟其他的部族竞争,要么只能投靠大汉。
舒云已经有了经略草原的计划,那就是编户齐民,在草原上呢,隔上一段距离,就修建棱堡作为防御,几个棱堡中间呢,就可以收拢牧民,在草原上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