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上门的生意(2 / 2)

以后自己要做生意,开车确实方便些,自行车蹬不了,摩托车换挡踩不了,小汽车和拖拉机差不多,他觉得还挺好。

“对了,忘记给你说了,宋叔是丹姨对象,工商局副局长。”

赵青松挑眉:“怪不得他说有什么需要找他。”

“嗯,到时候你做生意搞营业执照什么的,跟宋叔说一声儿,批下来就会快一点儿。”

去年年底就说要给蓝海增加设备,但栗蓉一直没回来,徐静丹这边要看着蓝海生产,也就没拿定主意。

栗蓉还没去找纺织机器厂家,何财山自己上门了。

栗蓉还记得他,就是卖机器的,以为对方是来推销机器,不过话说回来,蓝海要增加生产设备的计划,只有徐静丹和栗蓉知道,何财山怎么知道的?

喝了茶,何财山满脸兴奋,对栗蓉她们说:“香港的中学,在找服装厂做校服呢,我一下就想到了蓝海,不知道你们感不感兴趣。”

当然感兴趣!

栗蓉刚才还想的是对方来推销机器呢,没想到是给她们介绍生意。

栗蓉还没接触过校服的生意,但是校服啊,一个学校那么多人,要是能拿下来,就有固定一批大订单!

接下来之后应该能连续供应很多年吧?

至少一年的春夏和秋冬得两套吧?

按照最少的标准算,一套春夏十块钱,中学六个年级,一个年级六个班,每个班算30个人,那起码单春夏校服都能拿一万多块钱。

但是有多少人呢?

这才是重点,香港有多少所中学呢,都要订校服吗?

栗蓉想的有些多,没有因为知道有生意而露出什么情绪,想要激动,那得把生意拿到手里才算。

她问何财山:“几个中学?走教育部的流程,还是学校后勤负责?”

何财山:“资本主义嘛,哪里讲究那么多,主要是学校后勤负责,我知道的几个中学,粗略估算有好几千人。”

他说得眉飞色舞的,确实让人心动。

不过,八十年代的香港经济飞速发展,因为地理原因,重工业发展有难度,不过娱乐和轻工业发展势头很好。

内地人跨江过去,多数从事服装制品。

香港本地就有服装厂,当地政府会给栗蓉这个外来厂家吃掉这笔订单吗?

可既然何财山特意过来,栗蓉迟疑的心一下就定了:“何先生,香港那边的服装业听说也不错,你觉得我们蓝海有机会吗?还是说你有办法?”

最后一句话才是栗蓉在意的。

做生意,明面上看着不太有可能的事情,但如果有人脉,也不是不行,商场里面的门道很多,有人脉,什么都会方便些。

况且,就算何财山有人脉可以拿下这个校服项目,他会白帮蓝海的忙吗?

看着何财山胸有成竹的样子,好像有办法,栗蓉跟着心神一动。

她直截了当地抛出诱饵:“如果何先生能帮蓝海谈下这笔订单,可以分你百分之十的利润。”

这给的利润相当于服装厂给批发商的利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