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再招(1 / 2)
永兴三十六年冬,腊月初九。
眼见着马上便要过年了,然这一日的早朝上,众朝臣们再一次惊讶的发现,那位林大郎再次出现在了这朝堂之上。
说起来这位林大郎,官做的也很是有些与众不同。不敢说什么后无来者,但绝对可以称得上一句前无古人了。
虽是京官,可大多数的时间里,林立文都是被外放去了外地。少部分能留在京中的时候,林立文又多在庄子上忙那培育良种的事。
朝会林立文没来上过几次,便是永兴帝赏赐给他的京城坊内的那座上好的宅子,林立文也没去住过几回。
也就是上次林立文从益州回来后,因着永兴帝同意了他开设官办农学一事,农学院的选址又设置在京城内,林立文方才在京城多待了些时间。
所以此刻面对林立文的突然出现,朝臣们惊讶过后,很快便又不停的在心中暗自猜测了起来。
今日这个林大郎上朝,莫不是又想折腾什么大事了?
之所以大家会这么去想,也是因为上一次林立文这般突然出现在朝堂上,便折腾出了官办农学,和开设特制科选拔的事。
这一次,林立文提议道,官办农学既已开设,那么便应该将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农学班给朝廷培养和选拔出善农事的人才,那么这些人才就该把他们每一个都用起来。故往后农学班里凡考核达标者,可作为下属农官,将其分配至各府州去协助当地主官,负责教导当地百姓稼穑农桑一事。
然后这话一出来,朝臣们便被震惊到忍不住纷纷看向林立文,却无人出一声。
而众人皆不出声的原因,是因为朝臣们虽震惊林立文这一次的大折腾,但却寻不到反驳他的点。更甚至,还有一部分朝臣不仅没有想着去反驳,反而还因林立文的提议,开始认真思考了起来。
要知道历朝历代,虽讲究的是以士为尊,但同样也都很看重农业。在治国上,统治者一直实施的都是“重农抑商”的政治思想。更一直以来还有“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1)”之说。
再者,后面的特制科考核,选拔的还是茶树种植相关的才干。
因此上一次,朝臣们对于林立文提议的增设官办农学,并举行特制科考核等事才会那么快便轻易同意了。
而这一次,林立文的提议不仅符合时下的政治思想,他的这种做法,对地方外放官来讲也是有显而易见的好处。
还是那句话,地方主官最主要的任务,便是替朝廷征收赋税。而时下这种封建社会的赋税从哪来?大部分自然都是从百姓那里来的。
所以百姓富足,各地主官方才能得好,朝廷才能得好。
可要想百姓富足,便离不开地里的农作物产出。
百姓若是地里产出不够,因此缴纳不出足够多的税收,谁的过错?朝廷自然是会认为,这是当地主官的过错。
所以在过去,官员们大多数都不是很喜欢被外放。
如被外放到上等府州之地还稍微好些,似那中等府州,尤其是下等府州的外放地,属于很多朝臣们都避之不及的地方。
因为这些地方本来就不富庶,根本遭受不住一点意外。时下百姓种地又几乎还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若某一年运气不好,再遇上气候干旱,雨水暴涨等影响到农作物的恶劣天气时,对当地的百姓来说是灾难,对他们这些外放主官来说,便是失职之罪。
于是在经过朝堂上的一番商议后,最终朝臣们基本都同意了林立文这一次的提议。
不过同意归同意,好些人还是觉得这事该再慎重思考一些时日的,因此一部分官员私底下便免不了议论这事。
主要是这么一来,往后这事便会成了制度。还有那农学院,也是要彻底翻身的节奏。更为要紧的是,将来朝廷里便会多出许多的农官。
虽说这些农官品级上有了限制,官职都比较的低微。
但再是如何的低微,它也是正经的官身。
“你今日都未曾注意吗?”有官者便道。
“注意什么?”
“注意圣上啊!”
能站在朝堂上的每一个人,都是聪明者。所以也只一个“注意圣上”,原本还想议论的官员便立刻安静下来了。
因为他此刻想起来了,在今日的朝堂之上,永兴帝坐在那,整个人显得格外的平静。而永兴帝能这么的平静,便说明了一点,林立文这一次的提议,他事先便知晓了。
所以一些朝臣们当时便看明白了,永兴帝事先知晓了这件事,还能由着林立文今日突然出现在朝堂上,便也说明了永兴帝对此事的态度。
不过朝臣们同意归同意,这事还有许多的细节需要考虑。另外,便是那具体的选拔和考核标准等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商定。
对于这些事情,永兴帝今日在朝会上也如上次一样,指派了司稼寺去负责。
毕竟司稼寺的前身是司农司,是最早的田官。
所以永兴帝虽没有直接对司稼寺进行改制,但很显然,未来的那些农官所归属的部门便应该是司稼寺了。
之后的一段时日里,司稼寺上下都在为这事的具体章程而变得十分的忙碌。反倒是林立文这个提议者,他却完全没有参与到这些事情里面来。如未提议这事之前一样,林立文每日照旧是在农学班里,负责教授上的事情。
林立文对此并不在意,他虽不管那些章程,也不可能去管后续农官们的分配问题。但不出意外的话,至少永兴帝还在位的这段时间里,林立文能负责到农学班里的教授,以及参与后面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