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六百五十七章 新科技带来的变化,新实验?颜静:太幼稚了!(2 / 2)

王浩提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案,“我认为应该采用横向反重力技术来制造大型的运输船。”

“但并不是横向反重力和光压发动机相结合,那样的运输船就太复杂了,成本也根本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应该以湮灭粒子技术配合光能磁化发电为能源基础,以霍尔推进技术、常规推进技术相结合作为主要推进方式。”

“运输船,并不需要高加速,不需要太高的速度,也不需要太多的载人舱室,需要的是载量大、成本低,大范围的横向反重力技术,可以帮助飞船摆脱引力,再结合常规的推进技术就足够了。”

“能源,则是光能磁化发电,这项技术足以支持横向反重力以及推进所需的电力。”

……

强S波实验基地。

王强、张俊磊等人应该准备新实验,新实验和上一次一样,就是重复验证激光的传送问题。

王强有些打不起精神,因为他的实验提议被否定了,王浩只批准再进行同样的实验。

“我们设计的实验能够验证很多的内容,只可惜,王院士不同意……”

王强想想都感觉很郁闷。

张俊磊则是道,“也不要太在意了,我们设计的实验风险确实很高,只是检测都是个问题,检测人员也会有很大的危险性,我们不能因为研究让其他人陷入危险,我觉得王院士是对的。”

“但是,王院士要回来了!”王强带着郁闷说道,他已经感觉时间的紧迫。

在王浩离开以后,王强就是试验基地的主负责人,还有其他几个协同负责人,他们一起讨论商议实验研究的方向。

王强很希望证明自己,其他人也有类似的想法,包括张俊磊也一样。

他们一起设计实验并有新的发现,能够感受到巨大的成功,贡献也能狠狠的记上一笔。

王浩回来就不一样了。

很多研究就感觉都是王浩自己的贡献,其他人都只是陪衬而已,科技部门的审核组都是这么认为的,他们觉得换一群人和王浩一起研究,也同样能够有进展、有突破。

当然,事实确实如此。

所以他们希望能够有机会证明自己,王浩马上要回来反倒成了压力。

肖新宇和颜静倒是表现的很淡定,他们跟着王浩的时间更长,早已对这些东西免疫了。

同时,他们还对自己有非常清晰的认知。

肖新宇是老好人一个,就站在旁边只是笑笑,颜静则是给了个‘友好’的建议,“王组长,要不这样,你自己申请个研究项目,或许可以直接申请研究虫洞技术,如果有突破,经费也不是问题。”

“……”

王强被颜静的一句话怼的沉默了。

其他人想笑又不敢笑的直捂嘴,最后才听到王强勉强说道,“我要是有这个本事,早就去申请了……”

等颜静离开了以后,张俊磊笑着安慰王强,“颜教授跟着王院士时间长,她估计也是听不过说王院士什么,你也别在意。”

“我不在意,我可不是那么小心眼的人”

王强摇头苦笑道,“问题是,颜教授说的确实对。我们自己也根本不可能研究出来,还是要靠王院士。所以我们想证明什么,想想就很好笑了。”

“真是和小孩子一样的心理啊……”

“太幼稚了!”

王强的话让其他人沉默了,仔细想想确实很有道理,强S波都是王院士带领下发现的,包括基础理论、实验方向,都是王院士定下来的。

现在王院士在天航基地那边,他们有短暂的时间可以自己设计实验,就算有什么发现,也都是顺着王院士定下来的方向进行的研究。

如果换上一批人,还是能有同样的发现,甚至说可能做的更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所以有发现也没什么了不起。

他们还是继续准备新实验,实验准备已经做的差不多了,之前在提交新实验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有所准备了,而且准备的内容更多。

在检测方面来说,相关的负责小组早就准备好了。

这一次去地中海做检测的队伍换成了孟军带领的小组,他们也是乘坐一艘货船过去,但目的地不是那不勒斯港,而是换成了巴塞罗那,也只是路过那不勒斯港周边地区而已。

因为已经有过一次实验,队长孟军对于会发生什么现象是有了解的,小组里的其他成员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他们提前到达了强S波薄层出现海域附近,并利用加密的军用卫星设备和国内保持通讯,同时还会全程拍摄现场的视频画面。

孟军的小队执行任务的难度,比张耀坤小队更高一些。

因为已经确定了位置,并提前知道会出现什么现象,他们还携带了先进的检测设备,并提前放置到几十米深的海水中。

这次实验主要是确定‘所发现现象的性质’。

海水内看到强光的可能性有两种,一种就是穿透场力的激发效应,一种就是直接的能量传送,区别就在于是传送还是复制。

如果是传送,自然就只能看到光、检测到热,不会有其他的现象。

‘穿透场力的激发效应’就不一样了。

这种方式等于是先把激光湮灭消失,然后在强S波薄层制造出同样的强光,就好像是把一个东西完全销毁,再制造出同样一个东西,过程中必定会检测到其他的东西,因为强光是不可能凭空出现的。

届时,根据现场情况以及设备检测到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做出判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