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华朝军队那令人费解的强大,拔都尔决定采取较为谨慎且灵活的应对策略。他深知,在未知与风险面前,盲目地纠集大军进行硬碰硬的对抗,无疑是最为愚蠢的选择。因此,他摒弃了传统的战争思维,没有选择集结部落勇士,以卵击石,而是充分发挥了游牧民族特有的机动性与灵活性。
拔都尔下令,各个部落应即刻化整为零,回归游牧生活的本质,随水草而居,灵活迁徙。他强调,一旦遭遇华朝军队,切勿恋战,更不必做无谓的牺牲,而是要迅速而有序地撤离,利用西西伯利亚平原那辽阔无垠的地域优势,与敌人玩捉迷藏的游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只要避免正面冲突,随便找个隐蔽的角落,都能让华朝军队难以找寻。这样的战术,无疑是对华朝军队追踪与围剿能力的一种极大挑战,也是游牧民族在面对农耕民族征讨时,所特有的生存智慧。
事实上,这种游击战术,在历史上曾多次让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征讨陷入困境,成为了一个难以破解的难题。游牧民族的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战术,让以固定耕地为生的农耕民族军队疲于奔命,往往难以找到其主力,更难以实施有效的打击。
如果没有像张循那样拥有系统外挂般,想要彻底征服这些如风般自由的游牧民族,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较量,仿佛一场永无止境的轮回。你方唱罢我登场,英雄豪杰轮番上阵,却总难以彻底改写这既定的格局。
当你奋力将匈奴逐出边疆,以为从此可以安享太平时,却不料鲜卑人如同草原上的新星,悄然崛起,带着野性与不羁,再次对中原构成了威胁。你费尽心力,终于将鲜卑融入华夏的怀抱,以为这下可以高枕无忧时,可突厥的铁骑又如同旋风般席卷而来,让中原大地再次笼罩在战火的阴霾之下。
即便是突厥被击退,蒙古、女真等游牧民族又如同草原上的野草,春风吹又生,生生不息。他们凭借着对这片土地的深刻理解与适应,总能在中原王朝稍显松懈之时,找到生存的缝隙,迅速壮大,甚至劫掠中原。
中原王朝虽然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与繁荣的经济文化,但在面对游牧民族的游击战术与广袤无垠的草原时,却常常显得力不从心。
草原成为了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中原王朝即便能够暂时占领,也面临着诸多难题。游牧民族的主力部队如同草原上的风,飘忽不定,难以捉摸。而草原的广阔与游牧民族的流动性,使得征税与长期驻军变得几乎不可能,经济上的巨大负担让中原王朝难以承受。最终,往往只能无奈地从草原上撤退,将这片土地重新交还给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游牧民族。
游牧民族深知自己的优势所在,他们很少与中原王朝正面硬碰硬,而是利用草原的广阔与自身的机动性,与中原军队周旋,寻找战机。这样的战术,让中原王朝即便拥有再强大的军事力量,也难以将游牧民族彻底消灭。
拔都尔的战术就是这样来的,在过去的岁月里,奄蔡曾数次与罗马帝国、帕提亚帝国、康居以及大月氏等强大势力交锋,虽然国力并不强盛,总人口勉强凑足百万,军队规模也不过数万之众,但正是这些看似悬殊的对抗,锤炼出了奄蔡游牧民族那套灵活多变、以弱胜强的战术体系。
拔都尔深知,在绝对实力面前,硬碰硬只会加速灭亡,唯有利用地形、速度与智谋进行游击,才能在这片残酷的土地上寻找到一线生机。
不过显然,拔都尔这一次终将失败。因为华朝不仅拥有远超时代的武器装备,皇帝张循更是手握系统外挂,能够洞察天下局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操控战争。这样的能力,对于任何一个对手来说,都是致命的威胁。
拥有了张循手中那神奇的系统外挂,即便是游牧民族那飘忽不定的游击战术,也会如同被无形的锁链紧紧束缚,难以逃脱张循那精准无误的推演监测。系统能够轻易穿透草原的迷雾,直指敌军的核心所在。
在这样的力量面前,游牧民族要么选择顽强抵抗,最终面临被歼灭的命运;要么明智地选择投降,成为华朝版图上的一部分。而华朝对草原的控制,也因此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与牢固。
鲜卑、匈奴、西域、乌桓、丁零、坚昆、大月氏、康居等等,都是这样被华朝征服的。
不过,尽管张循的系统外挂强大无比,但拔都尔的这套战略战仍然为张合率领的北方军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寻找并消灭拔都尔的主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奄蔡国虽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但至少在短期内,它还尚未走到亡国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