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今江陵虽已初定,下游仍然未安。混一南北,播治宇宙,仍待仁人志士共襄盛举。将军此时来投,未为迟也1
李泰见徐世谱果真来投,自是喜出望外,阔步上前伸出两手将其人搀扶起来,再低头看到徐世谱献来的那血淋淋人头,口中也忍不住感叹道:“这任约旧本受命于我国,其性凶暴贪乱,悖国投贼,辗转作乱,历劫不灭,可谓是贼性顽固,今为将军得而诛之,称得上是替天行道1
后三国时期社会动荡至极,尤其是那些身在战乱第一线的武人们,很多人都有颠沛流离、辗转各方的经历。而哪怕在这个特殊的群体当中,这个任约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战斗机,几任老大先后身死名灭,而他却能安安稳稳的退出漩涡,也算是一个异数。
不过由于李泰对局势发展的干涉和改变,这个漏网之鱼最终还是没能遁逃出去,没来得及投奔北齐,这一生便匆匆的画上了句号。
不只是任约没能投奔北齐,奉命南去劝降徐世谱的陆法和按照原本的历史轨道,本来也应该举州向北齐投降,而徐世谱则要引部沿江南下前往投奔江州的侯瑱。
但是由于李泰在攻打江陵之前,先一步率军攻占了合肥,直接将北齐的力量排斥在外,这些南梁余众即便想投齐也做不到,要么负隅顽抗最终被彻底消灭,要么就得选择乖乖的归顺李泰。
徐世谱此番渡江北投,除了献上任约的人头之外,还有足足五千军众与大大小小的舰船两百余艘。除此之外,另有天门、武陵、邵陵等诸郡县长官与据守乡里的豪强,通过徐世谱向李泰进献降书,只待李泰派遣人马南下接收,这些地方便可归入掌控之内。
李泰得知这一情况后也是大喜过望,这对于接下来的开拓与攻略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对于徐世谱那就更加欣赏了。
于是他便又着令府员们于此接收安置随同徐世谱北来的舟师人员,自己则亲自引着徐世谱和劝降有功的陆法和等再返城中,在城内徐世谱家宅中大摆宴席,以酬其归义之功。
徐世谱的归降以及南岸诸州郡的表态归附,意味着整个洞庭湖以西的南梁领土都将置于李泰的控制之下,除了仍然盘踞湘州的王琳所部之外,江陵的周边便没有足够可观的敌人了,李泰也可以着手解决王琳这一问题。
等到王琳被解决后,接下来无论是继续沿长江向下游扩张发展,还是沿湘江南下经略岭南都将大为从容。哪怕仅仅只是巩固住当下所得,这一战果较之历史上西魏江陵之战的收获也要大得多!
正当李泰还在雄心勃勃的盘算下一步的战略计划的时候,来自关中的使者便又抵达了江陵。
这一次到来的倒也不是什么重要的臣员,毕竟陆通还留在此间负责后续的接洽,仅仅只是一些使员带来了李泰新的封授诏书和其他的一些人事回复。估计中外府也担心,如果再派什么重要人员到来再被扣住,那可就更加被动了。
李泰留在关中的家人们这一次也都一起被送来,不过并没有直接来到江陵,而是按照李泰的要求被送去了襄阳。
这一次李泰便在江陵城中原本的皇宫中接待了这一众使员,并且召集随从征战的文武属员们一同参会,共同见证他正式接收朝廷前后一系列的封授,以及山南道大行台的正式成立。
对于行台方位名号的改变,李泰倒是没有太大的意见,毕竟他的辖区本身就是山南道这一片地方。如今是要正正经经的设立行台统治,而非之前那种敷衍的安排,如此倒也名正言顺。
“大王功勋卓著,今日实至名归,专制东南,弘扬国威!恭喜大王1
待到李泰的封授结束之后,今日与会文武众员也都纷纷起身道贺,眼神中也都充满了兴奋喜悦。如今李泰的名位即定,接下来他们这些行台属众们自然也都少不了要水涨船高。而且他们山南道大行台自成局面,也不必担心他们的势位进步会受到什么论资排辈的影响。
“卑职于此停留数日,已经可见江陵诸事在大王的治理下井然有序。假以时日,此边军政诸事想必更加恢宏兴盛。只可惜卑职等须得急返关中复命,只能盼望来日有幸再临此地、游赏盛态1
待到封授结束、宴会开始的时候,陆通率先起身捧杯祝酒道。
李泰听到这话后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