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 巢湖(1 / 2)

楚臣 更俗 5396 字 10个月前

巢湖又名居巢湖、焦湖,位于淮西南部,东西延伸一百三十余里,南北宽达五十余里,湖域之广,居江淮之间仅次于洪泽浦,在樊梁湖之上。

巢湖水系延伸到整个淮西区域,形成淮西水网,上接淮河、下达长江。

占据巢湖,能对长江中、下游构成威胁,可谓是“窥天堑,金陵危矣”,故而历来都是北方兵马南下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历朝历代江淮争胜时的兵家必夺之地。

由于巢湖四周地形皆是低山浅丘,上游汇聚四周山岳的溪河水,而下游从位于历阳县西部的濡须山与七宝山之间、经裕溪河流出,曲折蜿蜒六十余里,流入长江。

裕溪河也是巢湖当世唯一的通江水道。

作为巢湖南出的濡须口,两山对峙,裕溪河穿流而过,上游是深阔的巢湖湖湾,地势十分险要。

汉末三国时,巢湖沿岸乃是吴魏双方争夺的焦点地区。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称曹魏“四越巢湖不成”,说的就是吴魏两国在短短八年间就在巢湖地区展开四次大规模的战事。

孙吴为拒曹魏,于裕溪河东岸的濡须山修筑城垒,称濡须坞,作为吴国水军的陆上据点,又由于位于裕溪河东岸,称为东关,历朝历代都要修整,一直保存至今。

巢湖沿岸泥沙积淤,而从濡须山往南三四十里纵深,又主要是长江北岸淤滩,使得裕溪河不仅淤积严重,在过去百余年间,河道还多次变迁,通航条件极差。

特别是濡须山与七宝山之间的地势本身就高,将浩荡的巢湖水挡在北面,秋冬枯水季水位更低,往年断流也是常见之事。

裕溪河虽然这两年秋冬都没有断流,但百石载量左右的中小型船舶,也是没有办法经濡须口直接进入巢湖。

即便如此,李知诰率部夺巢滁两州,在大军挺进巢州境内,还是第一时间在裕溪河东岸,在古濡须坞的位置上,进一步加强修成东关寨。

当然在淮西禁军撤兵后,东关寨一并落入寿州军的手中。

延佑三年元月二十日,数十艘翼船从南岸的繁昌城出发,横渡长江,经裕溪口进入裕溪河道北进,上千甲卒在何柳锋的统领下,第一批先于东关堡南面弃舟登岸。

裕溪河即便通航条件极差,但作为当世巢湖唯一的通江水道,东关寨的战略价值也不容忽视。

寿州军在东关寨驻有两营六百多精锐兵马。

对于韩谦来说,位于濡须山南麓山脚下的东关寨,不仅是切断巢湖西南岸敌绕经巢湖南岸增援历阳城的必经之路,在攻陷东关寨之后,哪怕是用绞车、哪怕是征用成千上万的纤夫,也能将一批中小型战船硬生生拖过濡须口进入巢湖。

此时巢湖以北的溪河都还冰封着,巢湖之中没有楼船军的战船,谁能先将战船送入巢湖,必然能占得先机,甚至能逼迫敌军不得不加强巢湖北岸、西岸沿线的防御。

因此历阳战事的第一仗,毫无征兆的发生在濡须山南麓——韩谦将首仗选在东关寨,更为重要的这能直接干扰到敌军将领对他们作战意图的判断。

寿州军进入滁州境内,在亭子山东麓仓促修建的营寨,仅仅是村寨之上修成,护墙仅有两尺余厚,都经不住冲车猛烈的撞击几次,就轰然倒塌出缺口,但东关寨很早就是标准的军事坞堡。

东关寨在淮西禁军手里又进行过加强,高逾丈余的城墙厚达一丈三尺,内外侧皆包覆砖石。

东关寨的城墙,四角有角楼,单面不过三百余步宽的城墙,却还有三座突出城墙、俗称马面的矩形墩台。

这不仅进一步加强城墙的结构,还能直接从侧面压制攻方附城。

即便丘山淤滩之间道路不便,但左右的敌军增援过来,也仅需要两三天。

而此时棠邑兵还没能迂回穿插进来,无法对增援敌军进行有效的阻击。

此时除了后续从裕溪河口不断调集新的兵马过来,直接在裕溪河两岸登陆,沿濡须山、七宝山往东关寨两翼分散,对来援敌军进行拦截外,对东关寨的进攻更是非常的粗暴而直接。

上千桶桐油或其他作物榨取的油料,运抵进攻阵地之中。

十数架旋风炮架设起来后,投的不是石弹。

进攻如此坚固的城垒,即便两三百斤重的石弹能准确的砸击到其正面,也不可能在三五天间将城墙轰塌出大的缺口;更不要说寨中军民随时都会搬砖木石土填补缺口。

投的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