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民医生休假回到原单位,虽然进修还没有结束,但是也算是满载而归,此时的他心中既有对学成归来的兴奋,也夹杂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
他踏进了自己工作多年的乡镇医院,这所医院虽小,却承载着周边上万乡民的希望,医院里的医生和护士加起来只有几十个,保安只有两名,加上行政、后勤等其他工作人员,总数也才三十几个人。
医院里大多数医生都持有全科医生执照,他们需要处理从内科到外科,从儿科到妇产科的各种病例,还有一些持有助理医生执照,甚至还些没有正式行医执照,尽管他们的存在或许并不完全符合规定,但在实际运作中,他们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乡镇医院的条件有限,尤其是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想要完全按照大城市的医疗标准和流程来运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如果非要严格按照那些“条条框框”来,恐怕连能干活的人都凑不齐。所以这里的医生们更像是多面手,他们需要在有限的资源下,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解决他们的病痛。
“省城的专家回来了!”老院长中气十足,满脸喜悦地从办公室里冲出来,三步并作两步,几乎是小跑着来到了李民面前。
老院长满面红光,精神矍铄,以前腰经常直不起来,走路要拖着一条腿,显得格外吃力,现在这种情况完全不存在,虽然谈不上健步如飞,起码步履轻松。
看到这一幕,李民心中也感到欣慰,他笑着对老院长说:“您老这腰是真好了啊,走路都带风,看起来年轻了至少二十岁!”
老院长哈哈一笑,拍着李民的肩膀说:“才年轻二十岁?太保守,大家都说我现在是二十岁的腰,不过说实话,我这腰啊,自从你们上次给我治了之后,是真的一天比一天好,在省城学习还习惯吧?”言语间,满是对李民的关心。
李民点了点头,微笑着回应:“还行,学到了不少东西,带回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对我们医院的工作有所帮助。”
老院长将李民拉进办公室,随后几个医生迎上来接住李民的行李,李民也带了一些省城的特色零食给大家吃,让接行李的医生分发下去,他给老院长还带了两瓶好酒,这酒是土豪王昌鑫请客吃饭时送给大家,当时一定要喝酒的人一人带一瓶回去,李民也不知道是什么酒,为了带这一瓶酒,他都是跟人拼了一台私家车回来的。
老院长将酒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左看右看:“小李子呀,看来我没白疼你。”
几个正在候诊的病人也认出了李民,纷纷围在门口热情地打着招呼,乡镇医院就是这样,患者都是附近的乡亲们,所以工作时间一久,全都认识。
有一位老人拉着李民的手,感激地说:“李医生啊,你可算回来了,上次你给我开的药,效果真好,这回可得再给我看看。”另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也凑上前来:“李医生,你看我家孩子这足都变形了,帮看看可以不?”
“李医生刚回来,屁股还没坐热,让他休息休息。”有个患者高声说,大家立刻觉得不好意思,知趣地闭嘴,退出办公室。
“大家不用急,我歇一会就开始出门诊。”李民也不打算休息太久,想尽快进入角色。
老院长说:“不用这么急吧?明天再开工。”
“闲着也是闲着,回来时在车上睡了几个小时呢。”李民想利用好假期每一分钟。
面对乡亲们的热情与期盼,李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与使命,他知道,尽管自己在省城学到了很多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但在这里,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际可行、适合当地条件的解决方案,真正惠及这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乡镇医院与省城的大医院不同,在乡镇医院的医生治病的原则是用经济的方法尽快解决问题,能够根治当然更好,不能根治需要对症治疗,如果两者都做不到,要能够给患者指出一条路,该去哪里治病。
所以在基层医院,传说中的神医绝技是“三素一瓶”,激素、抗生素、维生素和一瓶吊针,这几大绝技的确非常有效,很多在大医院待久的医生去基层医院有时候不会治病,就是没有掌握基层患者的需求特点,他们对治疗方案要求是短平快。
所以李民心里一直在琢磨如何将省城学到的东西转为为带有乡土风的治疗方案,也就是要有乡镇特色。比如加强营养这块,你不能要求患者去买什么营养素吧,只能要求他们每天几个鸡蛋之类的。
---
假日的第一天,手机上刷到的新闻和朋友圈全都带有一个特点---景点全是人山人海,高速全是拥堵不堪,杨平很是奇怪,夏书回老家和护士长去度假怎么走的同一条高速?他们的朋友圈车外景色居然一样的。
相对于外面的热闹和拥挤,医院的病房反而安静很多,杨平来到病区的时候,一个八十多岁的患者坐在护士站,她闹着要出院,但是一直打不通自己儿女的电话,正在赌气,旁边的护士在轻言细语的劝她,好不容易将患者劝回病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个患者不是计划节前出院的?”杨平问道。
护士摇摇头叹气说:“他们的家属本来是这样说的,但是30号打电话给我们改口说节后再来接老人出院,我追问原因,家属说他们现在在外面旅游,其实家属节前计划好的,把老人留在医院,自己出去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