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64章(2 / 2)

安年扬了扬下巴:“我爸爸是军人!”

楚婉不由笑出声。

看来这孩子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并不感到忐忑,相反还挺乐在其中。

只不过再独立的孩子,在和家人分别的时候,也是不舍的。

在华京大学的食堂吃完饭之后,爸爸妈妈和妹妹就要回家了。安年性子沉稳,从小就说自己是小男子汉,如今长大了,也不会轻易掉眼泪,就只是红着眼眶,低着头。

安年喜欢读书,也喜欢上大学,但这一刻,他不由孩子气地想,如果爸爸妈妈和妹妹能和他住在一个宿舍里就好了。

“要不办走读吧?”楚婉说。

“不行,家离学校这么远。”安年看向顾骁,“爸爸,什么时候能搬到总军区啊……”

当年顾骁是想要申请调到总军区的。

可自从他升为副团长,肩膀上的任务就更重了,实在离不开成湾军区。

“爸爸去想办法!”岁岁说,“爸爸什么办法都能想得到!”

“好,爸爸想办法。”安年附和妹妹的话。

安年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想到刚才宿舍里崇拜着自己的小伙伴们,他便想着,也不知道能不能在这里交到像省事儿那样的好兄弟?

和爸爸妈妈道别的时候,他说:“妈妈,等妹妹出生了,我要第一个回家看。”

“等妈妈一去医院,爸爸第一个来学校接你。”顾骁承诺。

安年放心了,刚要满意地答应,突然听见岁岁在边上小小声开口。

“不是妹妹,是弟弟。”

安年坚持自己的想法。

肯定是妹妹!

……

安年平时并不是话多的孩子,可他住校之后,家里还是冷清了不少。一连好几天,楚婉都睡不踏实,问顾骁,这孩子在学校会不会不适应。

他俩放心不下,第二天醒来就去学校看孩子,直到看见这孩子一只手抱著书本,一只手和室友勾肩搭背,才松一口气。

姜曼华和项静云用这几个月的时间,织了不少小衣服。

她俩就像是不知倦似的,织出来的衣服堆成山,一个往闺女家送,另一个则往闺女和儿媳妇家送。

虽然给织衣服的是自己亲妈,可顾莹还是不得不说一句,她妈织毛衣的水平,和楚婉的妈妈差了一大截。好几件毛衣上都有大小不一的洞,小娃娃穿上会漏风吧?

“怎么样?”项静云兴冲冲地问。

“真好看!”顾莹比了一个大拇指,“不过已经够了,下回不要织了。”

“孩子长得很快的。”顾莹又心虚地补充。

“怕什么,大的穿了给小的穿。”项静云说。

顾莹眯起眼睛。

肚子里这个都已经让她遭不少罪了,她妈居然还想着下一个!

“项同志,现在实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妻只能生一个小孩。您忘了前段时间,我们这儿的副营长还因为超生被降职了吗?”顾莹说。

项静云一拍脑门子。

退休之后,她居然忘记关注政策了,还抱着一点侥幸心理呢。

“项同志,您这觉悟不行。”顾莹批评道。

“去去去!”项静云想推闺女一把,无奈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就斜了她一眼,“没大没小!”

另一边,姜曼华也献宝一般给闺女看自己织的小毛衣。

很难想象,从前那个对谁都不冷不热的姜教授,织起毛衣,居然比她婆婆还要停不下来。

“好看吧?”姜曼华难得多了一些嘚瑟的表情,小声道,“我觉得我织的毛衣比你婆婆的要好看。”

楚婉不由偷笑。

姜教授不是只对学术研究感兴趣的吗?居然还学会攀比了!

“好看。”楚婉犹豫着,“好看是好看,主要是这——”

“这什么?”姜曼华赶紧问。

“妈,您织了这么多毛衣,但是看起来好像不太符合季节。就拿这件来说,看着毛茸茸的,很暖和,但又是短袖,什么时候穿呢?”

姜曼华面露难色。

真是失策了!

“不管做成什么样,我都喜欢。”楚婉挽着妈妈的臂弯,笑吟吟道,“短袖的毛衣里面再加一件长袖小毛衣,就可以穿啦。”

“会不会穿不下?”姜曼华问。

“那就希望我们家小娃娃不要胖嘟嘟的。”楚婉说。

“那不行,胖乎乎才可爱,跟我们岁岁小时候似的!”姜曼华立马反驳。

母女俩把小毛衣叠好,放在柜子里。

楚婉看着还没出生的小娃娃都有这么多衣服了,转头说道:“妈,我觉得你偏心眼。”

“啊?”

“我怎么没新衣服穿呢?”

她的肚子越来越大,原先的衣服都小了,勒着肚子,妈妈怎么也不给织一件啊!

姜曼华一拍大腿:“对,我怎么给忘了,等等,我出去一趟。”

“我开玩笑的!妈!我开玩笑的!”看着妈妈匆匆往外走的背影,楚婉连忙去追。

可追到门口,看见姜曼华已经冲着顾莹家喊了起来:“静云,我们再去给闺女买几件衣裳。”

妈妈和婆婆拿着荷包,开开心心逛街去了。

望着她们的背影,楚婉的鼻子突然酸酸的。

她就是撒撒娇而已呀,可是每一次撒娇都能得到回应,真的是很幸福。

虽然楚婉已经当妈妈很多很多年了,现在又要再次成为妈妈,早就已经不把自己当成小姑娘。

可原来,只要有长辈在,她永远都是小姑娘。

楚婉很少哭,尤其是现在小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就更没有委屈的眼泪了。可也不知道现在是怎么了,她揉了揉眼睛,哭得一塌糊涂。

顾莹闲来无事跑到哥哥嫂子家串门,一见到嫂子的样子,嘴角也往下一弯,“哇”一声哭出来:“嫂子,你别哭啊,你一哭我也想哭了。”

楚婉抹着眼泪:“你哭什么?”

顾莹从兜里掏出手帕,给自己擦擦眼泪,哭得一抽一抽的:“我也不知道。”

两个孕妇都有那么一些情绪化。

大院里正在洗衣服晒衣服的嫂子们望着这一幕,实在是想笑。

这俩人真的当妈了?

看着跟孩子似的。

……

顾家一家四口每年都要拍一张全家福的习惯,一直延续下来。

转眼间,他们家的全家福一张接着一张,裱好之后挂起来,家里这面墙,变成真真正正的照片墙。

只要拍完全家福,他们就要往北城宁玉村寄,给莫奶奶看一看。

莫奶奶原先是记挂着自己的孙子孙女,慢慢地,她记挂上这一家子人。孩子们过得这么好,她的心情格外宽慰。

此时在北城的宁玉村,邮递员同志骑着自行车喊:“来信了,来信了!”

莫奶奶必定是第一个守在他跟前的:“同志,有没有我的信?”

“那肯定是有啊。”邮递员同志找出莫奶奶的信,递给她。

楚婉贴心又细心,刚到京市那会儿,知道她会牵挂安年和岁岁,便经常给她写信。后来孩子们慢慢长大了,学会写字之后,也会给她寄信。莫奶奶自己不认得多少字,就会请村里识字的人念给自己听,宁玉村的村民们都说老太太屋里的信要是叠成一摞,估计比一个孩子都要高。

这回楚婉寄来的信里,夹着一张全家福。

莫奶奶盯着看了好半晌,笑得合不拢嘴。这些年,她去过一两次京市,探望孙子和孙女,其他大部分时间,都是顾骁用探亲假带着安年和岁岁来看她的。不过每一次,楚婉都没有来,这一点,莫奶奶是理解的,毕竟当初她走的时候并不愉快,就算不愿意再回宁玉村,也很正常。

去年莫奶奶去京市时,楚婉抽出时间,陪她到处逛了逛,那会儿她还没怀孕,走很长的路都不带喘的。没想到现在随信寄来的全家福中,楚婉的肚子都这么大了。

“什么事高兴成这样?”一个大娘经过,问道。

边上的村民们正愁闷得慌,立马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

“孙子都上少年班了,这得多有出息啊,肯定高兴!”

“上少年班了?啥时候的事?”

“上个月楚知青寄来的信里就写了,说是安年还不到十四周岁,就上了大学!”

“咋总有好消息传来啊!一会儿是楚知青考上大学,一会儿是她被分配到好单位,现在连安年都上大学了,啧啧,时间过得真快!”

大家说这话时,莫奶奶一抬眼,瞄见聂家的门缝开了一条道。

聂家老俩口,从前是楚婉的公公婆婆,但从来没有善待过她,但是人在做,天在看,这些年他们自己的日子过得实在是够呛。两个人身体都不好,什么活都干不了,家里的小儿子还不孝顺,成天对他们呼来喝去。家庭的重担压在他们的大闺女身上,可闺女都嫁到城里去了,总不好时不时往娘家跑,好几回她给娘家人塞钱被婆家发现,一大家子都是闹得鸡飞狗跳的。

现在聂家人听见“楚知青”这三个字,都扒拉着门缝偷听。

他们心里不痛快,从前大家都喊她小寡妇,现在人家过上好日子了,一个个口风转得可真快。

莫奶奶清了清嗓子,抬高了音调说道:“哪里只是考上京大和分配了好单位啊,现在婉婉在单位还升职了,变成他们部门的组长!上回我去京市,听她婆婆说,她这么年轻就升上组长,估计以后能升得更高,整个部门都归她管!”

“组长?工资一定很高吧?”

“那可不是吗?一个月能有九十七块钱!”

大家这一听,都倒吸一口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