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扬州瘦马(1 / 2)
到小秦淮并不远,众人悠然漫步,边欣赏着沿途风景,边朝着小秦淮缓缓而去。正走着,突然前方传来一阵锣鼓声,抬眼望去,却是一乘花轿远远而来。
“哟,可是赶巧了,这是迎亲结婚的吗?”崇祯看着渐渐走近的花轿,脸上露出颇为惊喜的神情说道。
“朱先生,这可不是结婚。”侯方域笑着回应道。
“这不是花轿吗?”崇祯满脸疑惑地问道。
“正式的婚礼,那礼节可琐碎得很呐,从婚前礼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到正婚礼的亲迎、拜堂、沃盥礼、同牢合卺,整个流程下来没有几个月根本准备不好。可眼前这个呢,从相妇、插带、送礼、迎亲、拜堂等等,一整套仪礼,在朝夕之间即告成功!”侯方域微微摇了摇头,详细地解释道。
“哦?这是为何?”崇祯愈发疑惑地问道。
“说起来,这也算是扬州的特产!”一旁的朱戈接话说道。
“扬州特产?这不是结婚吗?怎么跟特产挂上钩了?”崇祯更加不解。
“这叫扬州瘦马,说起来真是扬州的一项独特特产!”朱戈继续说道。
“扬州瘦马?哦……”崇祯突然想了起来,这个后世他还真是听说过此事,最开始是一个主播说羡慕扬州瘦马,在网上被人好一通喷,当时他为此专门查了查到底怎么回事儿。
“扬州瘦马”,与马无关。
从明朝开始,在扬州出现了大量经过专门培训、预备嫁予富商作小妾的年轻女子,而这些女子以瘦为美,个个苗条消瘦,因此被称为“扬州瘦马”。这个特殊的产业伴随着扬州的繁华而产生,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
白居易的诗作《有感三首》中曾说道:
莫养瘦马驹,莫教小妓女。
后事在目前,不信君看取。
马肥快行走,妓长能歌舞。
三年五岁间,已闻换一主。
借问新旧主,谁乐谁辛苦。
之所以将其称之为“瘦马”,是因为从事这个行当的牙公和牙婆低价买来贫家幼女,养成后再高价卖出去,这和商人低价买来瘦马,养肥后再高价卖出的经营方式一样,所以人们就称这些女子为“瘦马”,而从事这个行当的,被称为“养瘦马”。
而“养瘦马”这个行业的兴盛,则是与聚居在扬州的两淮盐商有着密切关系。
盐商垄断全国的盐运业,腰缠万贯、富甲天下,他们的生活奢侈程度可与皇家媲美。这些盐商中有很多人年满十二、三岁就在家中完婚,十六岁外出经商,这一出门就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返乡省亲。以徽商为例,徽州当地就有“一世夫妻三年半”的俗谚,说的便是这种情形。为了满足长期独身生活的生理需要,徽商在娶妾、宿妓方面,往往挥金如土。而且在那个时代,有钱人享受生活,无非是美食和美女,许多盐贾暴发横财以后,便沉湎于美色。当这些盐商们在对“丰乳肥臀”出现了审美疲劳之后,便产生了一些怪异的思想,于是“养瘦马”就应运而生。
“养瘦马”可是一项暴利的投资,如今扬州城有大批人专门从事此项职业。他们先出资把贫苦家庭中面貌姣好的女孩买回后调习,教她们歌舞、琴棋书画,长成后卖与富人作妾或入秦楼楚馆,以此从中牟利。初买童女时不过十几贯钱,待其出嫁时,最高可赚达一千五百两。
“这乍看起来倒是跟新婚颇为相似,”眼看着喜庆的队伍走来,崇祯感慨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