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如今这个节气,北方各省都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谁家也没有余粮拿出来救济呀?”
李景隆打断他,“这些就不必说了。”
说着,他正色看向李至刚,“先按你说的赈济着.....若是粮食不够....”
他站起身在屋内来回几趟踱步,像是在下着某种决心,“我让人,开军仓给你!”
“啊?”
李至刚顿时大惊,声音都颤抖起来,“公爷....?这.....”
“先安抚百姓!”
李景隆沉声道,“三十万百姓,嗷嗷待哺。陕西经不起如此大乱,大明也经不起如此的大乱....”说着,他又是叹气,“别说军粮,就算是兵马调动,维持地方稳定,只要你开口,我就给你兵!”
咚!
李至刚再也站不住了,跪地道,“公爷....卑职..”他肩膀耸动,“无以为报呀!”
这是真话,李景隆做的这些,在他看来其实并不是为了老百姓,而是为了他李至刚的官帽子。而如此大的人情,叫他李至刚以后怎么还?
而李景隆之所以下这么大的力气帮他,乃是因为陕西的布政现在最好还是李至刚来担。若是他被调走了,换来一个东宫一系的清流,那日子可就难受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出来吧!”
待李至刚感恩戴德的下去,李景隆端茶饮了一口,低声道。
脚步响起,十几名武将垂手从偏厅之中出来,躬身站着,屏蔽呼吸。
“让本公救你们!”
李景隆抬头,看着眼前的武将们,忽然无声冷笑,“想来,你们每个人的屁股下面都不干净吧?”
说着,他又道,“武备库,粮库的账肯定都是一塌糊涂!对不对?”
屋内寂静无声,只有将领们急促的呼吸声。
这些人大多是洪武二十六年,朱标巡视西北时候亲手换上来的。这些人大多是从京畿驻军之中挑选的武将,忠心是有的,但能力未见的比得上在边塞成长起来的将领。而且这些人,也很受朱樉的不待见,他们也不是绝对忠于秦王,所以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秦王的三护卫已显得衰败起来。
自古以来,坏事就坏在这种相互制衡上!
“秦王千岁薨了!”
李景隆又低声道,“新的秦王千岁,朝廷还没有册封。而在这之前,朝廷一定会派巡察御史前来,查你们...呵呵,到时候别说你们的官帽子保不住。脑袋是否还在....”他冷笑道,“亦是未知数!”
咚!
有将领跪地,大声道,“公爷,卑职等也不得已呀,卑职等接手的时候,护卫三军就是一笔烂账,早些年王爷千岁...”
“这话你跟朝廷去说,别跟本公说!”李景隆继续低头喝茶,“把事推到秦王头上,你们也真想得出来....胆子包了天了!”
“公爷!”
熊本堂上前,低声开口,“其实兄弟们跟咱们还是有些香火之情的。”
“我自然知道!”
李景隆放下茶盏,“不然我也不会召见尔等,直接让御史找你们的麻烦就是了!”说着,他看向那些将领们,“陕西布政司要赈灾,尔等回去好好翻翻军仓,拿些粮食出来!还有,治水赈灾都需要铁骑,武库之中的铁料等,也都拿出来。记着,详细的记账!”
闻言,众将大喜过望。
他们屁股下面是一本糊涂账,如今公爷的意思,就是让这账的糊涂有处可查了!到时候上面不追查则罢,一旦追查的话,就说给布政衙门赈灾用了!
他们的神色,李景隆都看在眼中,心中不禁暗暗冷笑。
这些人他一个都不打算留,但却不能经过他的手来换。
什么是人性?
这些人在发觉李景隆这个新的顶头上司不会找他们麻烦之后,肯定想着在京里活动,调离现在的差事。而他们调离了,李景隆才能顺理成章换成自己的人,且不引起任何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