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姑奶奶(1 / 2)
保姆阿姨被吓了一跳,虽然她不认识面前这位看似低调却十分贵气的老太太,但不妨碍能从对方语气和表情里,看出她确实是认识宋老爷子的。
“这位夫人,您先别激动,您认识的那位姓宋的故人叫什么?或许是我家主家,或许也不是呢。”保姆阿姨今天是过来打扫院子的,收拾完这边,她还得去白家那边呢。
那边人多孩子多,不是上学的就是上班的,光靠家里几个老人根本忙不过来。她反正也是宋老爷子的保姆,过去还能搭把手,帮忙做个饭。
“之靖,宋之靖!”李欣晚双眼中充满了希望,一刻不错的看着面前的保姆阿姨,“你说那是你的主家?难道你姓李?”
“我不姓李,我姓王。”王阿姨笑着回应,她道:“我主家好像不叫宋之靖,叫宋胜军。您……时不时找错了?”
“胜军?他是当过兵吗?”李欣晚小心翼翼的问道。
王阿姨点点头,“是,退下来的老将军,否则哪里能安排保姆和警卫员啊。之前让老爷子去大院那边住,老爷子不愿意,非要住在这里,说等什么……”
王阿姨猛地住了嘴,目光诧异惊奇的看着面前的老夫人,“等他的,故人。”
故人?眼前这位,不就是故人?
李欣晚哭出声来,“就是之靖,就是他!对了,你说他儿子姓李?为什么不姓宋?”
王阿姨摆摆手道:“这我就不清楚了,主家的事我打听那么多做什么。”其实她很清楚,毕竟在这里住着,谁家的八卦都能知道。李家院子发生了那么多事,都不需要打听,只要你住进来,周围邻居七嘴八舌的就都说明白了。
但面前这位毕竟是宋老爷子的故人,兴许还有点儿感情牵扯。这种事她作为保姆,就没有必要往深处说了。
“您找的若真是宋老爷子,不如等我一下。我收拾完了就要去白家院子,宋老爷子跟白家那边住着呢。”
“成,那您忙。”李欣晚也不催促,就带着几个后辈站在门口影背墙旁边。她看着这个与记忆中几乎一般无二的院子,眼泪止不住的落。
这里,充满了她少时的记忆。虽然有的地方已经损毁了,重新修缮过找不到痕迹了。但还是有不少地方,留下她当年的身影。
几个后辈都有点儿无措,他们的父母在宾馆修整,要去见一些领导,商谈投资开厂的事。知道姑奶奶要出来,就让他们几个年轻人陪着,顺便认认路。
毕竟这里对他们来说是全然陌生的,若是问问父母,兴许还能有些回忆。但他们的父辈离开时年岁也不大,这次回来一路都说变化太大了,很多地方都认不得了。
只有姑奶奶,熟门熟路的在一堆几乎一模一样的胡同里,找到这扇门。
那位故人,竟然还真的存在。
王阿姨很快就忙完了,推着自行车出来,回身把门锁好,“离得不远,各位是打算怎么过去?”
如果在国外,出门至少还有车。来这边人生地不熟,路上也有跑着的出租车,但现在打车并不方便。
后辈们面面相觑,有人问:“没有多余的自行车吗?”这东西,他们也会骑啊。
王阿姨好脾气的笑了笑,道:“没有,就这么一辆。宋老爷子出门都很少骑车,也不坐车,就喜欢溜达。要不这样,你们去大路看看有没有拉车的,实在找不到就坐公交,一路车坐三站就下车,我带你们过去。”
李欣晚道:“那我们去找拉车的,只是不知道哪里才能找到,还得靠老妹妹帮忙。”
“这个没问题!”
90年代初,大马路上已经有不少小车来回跑了,其中也有出租,但非常少,能坐的起出租的人也不多。但是拉黄包车的这个职业又兴盛起来,毕竟游客多了,喜欢在后海前门故宫这边来回转悠。叫上辆车,也没有几个钱。
王阿姨推着车子给他们带路,等他们都上了黄包车,就骑车在前面带路。
现在大马路上自行车都多了不少,买自行车也不需要用票了,手里宽裕的都会买上那么一辆。路两边摆摊的小贩也多了起来,卖熟食的,卖各种纪念品的,什么都有,吆喝声此起彼伏。
黄包车穿过前门大街,往后海那边去。
李欣晚一路的看着,泪水就没干过。
“以前咱们李家,在那边就有铺子。”她指着前门那边那条商业街,“挨着瑞福祥,也做绸缎生意。后来铺子就兑出去了,哎……”
她家铺子后面还有院子,院子里有石榴树,是她和之靖哥哥一起种的。
说好了等石榴树长大就成亲,可谁知道……
也是她,逼着宋之靖吃了禁果,主要是怕被自己父母嫁出去,嫁给其他人。可是战乱一来,谁还顾得上这些?都收拾细软往外跑。
那孩子刚出生两个月,她都没有抱够,就再也没见到了。
“哟,白大姐,陆大姐,这是刚回来?”王阿姨下了车,看着手挽手回家的老太太,“今天生意咋样?”
俩老太太精神极了,陆老太太神秘的一笑,“晚上买两只烧鸡回来下酒吃。”
“哎呀,看上去不错。”王阿姨哈哈的笑,笑完了往身后看了眼,“宋老爷子的故人,我带到这边来了。主要是怕宋老爷子一个人见了,不太合适。”
陆奶奶早就看到后面几辆黄包车里下来的那些人,看穿着打扮都不像是本地的。
白姥姥道:“带这边来也好,这边人多,真有个什么事,大家伙儿都能帮衬着。王妹子,你带他们去客厅喝茶,我去找老宋。”
这个时间段儿,仨小老头应该跟后园子里收拾那些菜和鸡呢。
假山被挪走了,又空出好大一块地方。几个老头想要挖个水塘子,这下面有活水,有水塘子就能养鸭子养鹅。
不过鹅虽然漂亮,但爱叫唤,嘎嘎的左邻右舍都受不了。后来经过商量,说是养鱼。
不过水塘子还没挖好,菜地也没收拾完,养什么还得再等呢。
“宋老头,有人找。”白姥姥对宋老爷子没啥好脸,自家闺女嫁给他儿子,他呢?跟沪市那边养老。要不是白家这边腰杆子硬,他儿子孙子怕是都没了。
人好不容易回来,又玩孤寡那一套,成天一个人住着,装没人搭理的老头子。
要不是现在又多了俩外孙女,这老爷子还不低头呢,还得跟那边缅怀青春呢。
宋老爷子正在给黄瓜秧拉架子呢,听白姥姥喊,莫名其妙,“找我?谁啊?部队上的?”
“这我哪里知道,小王妹子带过来的,跟前院客厅喝茶呢。有个老太太挺漂亮,兴许是你以前的相好。”白姥姥翻了个白眼,冲着院子里其他老头子们喊,“晚上买烧鸡,下酒。”
老爷子们高兴地不行,平日里喝酒家里管得严,老太太们又掌控了经济大权,顶梁柱们只能靠种菜回点儿脸面。
如今一听要喝酒,就知道老太太又赚钱了,跟着一起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