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礼堂里前排坐满了人,其实还有一百多个位置,但为了会场纪律考虑,徐大江收紧了口子。
事实上让一些本科生参与这种报告会没什么意义,甚至是有害无益。
他自己也抽时间大概了解了超螺旋坐标系这套体系,以他的知识储备尚且感觉到想要理解那些抽象概念有多吃力,对于那些还没有完整梳理代数分析的本科生而言,很容易让人产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
对于乔泽来说,今天到场的人显然比他预计中要多出许多。
不过正如徐大江预料的那样,对于这种细枝末节的小事,乔泽并不在乎。
只是他觉得起码礼堂里有一半人,会因为这次报告会浪费许多时间。真不是乔泽看不起其他人,而是他已经发现,数学是一门非常需要积累的学科。
所谓的抽象,是因为数学中的所有概念都是层层递进的。后续所有知识都建立在前人搭建好的框架之下。
所有新的数学工具,无非都是对已知所有数学规律的变形、组合跟拓展。物理也是同理。
“今天这场报告会我决定讲的内容是关于超螺旋坐标系诞生思路的分享会。我会尽量浅显直白的讲述为什么又是如何推导出超螺旋坐标系,并借此推导出蕴含量子理论的。
对于数学定义有这么一句话,数学是对现实世界数与形简洁、高效、优美的描述,我深以为然。从某种程度上说,超螺旋坐标系就是在这一句话的指导下,总结出来的规律。
要理解超螺旋坐标系,我们首先要对超螺旋代数框架下推导出的次元扭曲函数有清晰的认知。次元代表着微观世界的不确定性,最容易的理解,微观粒子的每一次选择,都会导致函数的一次扭曲。
在此之前我们使用波函数跟薛定谔方程来描述粒子或者波相关的物理量,但显然这套理论有极大的局限性。比如非相对论性,对于高能跟高速粒子,只能使用狄拉克方程。
不适用多粒子体系,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纠缠效应使得使用波函数来描述整个体系变得困难。其他还包括定域性跟解释问题。基于复数场的波函数其物理意义依赖于复数的模的平方,波函数坍缩和多重宇宙等解释,都显得很无稽。
所以我们需要一套更科学的数学工具,来描述微观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在此之前,我们首先假定,微观世界的运动轨迹,是绚烂而优美的。由此我认为超螺旋坐标系描述的微观粒子世界应该存在无异变性……”
……
毫无疑问,报告会上乔泽的发言是让人震撼的。
甚至还没到具体的数学论证环节,就已经让人开始咋舌。
嗯……
没有对于历史数据的分析,单纯就是在之前数学理论基础上,开始幻想微观世界有多美丽,然后虚构一个定理出来?
毫不夸张的说,台下众人经历了一次乔氏震撼的洗礼。
可惜爱德华·威腾并不在这里,不然他肯定大声告诉所有人,当他得知乔泽单纯是靠对微观世界的美好想像,推导出了这一套理论,还被实验室数据所验证时,情绪就是这样的。
这特么真是人能干出的事吗?
当年狄拉克方程预言了正电子的存在,也没有这么离谱。
毕竟狄拉克推导这个方程的时候,是有相对论跟薛定谔方程做依据的。
乔泽则完全是在凭空捏造。
感觉就是这家伙觉得前人描述的微观物理世界不够绚烂多彩,觉得应该更美妙,所以干脆按照他想像中的微观世界,编一条定理出来,然后开始着手推导跟验证……
这特么就很离谱了。
甚至解释了乔泽最先把这套理论放在微博上的原因。
这还真不适合发表在正规的期刊上,因为整个推导基础听起来就不太严谨。
先假设一个理论是正确的,然后再去着手推导这个理论……这特么岂不是有点循环论证的味道了?
离谱的是,方法很不科学,但结论却似乎真能禁得住试验室验证。
能来现场参加这次报告会的大佬,都有能力接触到CERN那边的最新消息。
事实上,像CERN这样多国参与的大型研究机构,想要完全保守住这类的信息本就很难。每天更新的信息似乎都在佐证着乔泽这套理论的正确性。
今天,在报告会这样的庄严场合,乔泽告诉他们这套理论就是他坐在电脑前想出来的。
呵呵……
严谨的数学家们甚至更愿意相信乔泽就是造世主,他让微观世界的粒子按照他期望的轨迹去运行。
好在哪怕满脑子都是问号,但能参加这次报告会的人都是经过层层过滤的。
都是国内有头有脸的大佬们,在举办方严格强调过会场纪律的情况下,不至于做出什么有损声誉的事来。
所以会场纪律维持得还算不错。
大家吃惊,但起码不出声。
而且最前排坐的其实都是西林数研所的研究员跟乔泽、李建高的学生。
这是乔泽亲自安排的,凸显出自己人就能坐最好的位置,并通过这种方式一步步加强外界对他的刻板印象。
恰好也能让会场纪律显得更好。
乔泽的听力再好,在如此大的空间里,也不可能听清三排之后发出的声音。
也得以让报告会正常的进行下去。
不过此时心态复杂的可不止后排那些外校的大佬们。
事实上西林数研所内部的研究员跟那些学生们也是一脸懵。
哪怕这段时间他们对超螺旋坐标系有了比旁人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也并不知道这一系列的定理竟然是乔泽用这种方式“想”出来的。
人的智力上限真的能如此之高?
于是这场报告会的主基调在乔泽说开场白的时候便已经定好了。
具体到繁复的数学论证过程,反而所有人都更为认真起来。
如此不科学的开题方式,在论证过程中,一般肯定会有牵强或者不严谨的地方。
尤其是关于坐标系的几个主要定理。
但两个小时过去后,大家还是失望了。
最初思考的方式或许是有问题的,但在数学证明上,乔泽一如既往的严谨。
起码在近一个小时的论述过程中,起码没人能找到证明过程不够严谨的地方。直到乔泽开始做最终的结语。
“以上就是整个超螺旋坐标系体系几个重要定理的推导过程。显然,这套理论体系并不完整,还有许多具体的数学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奇异引力井效应。
坐标系中存在一些暂时无法解释的奇异引力井,使得在某些区域内引力异常强大或异常弱。这可能导致物体在这些区域中的轨迹变得不稳定,难以预测。
其次,信息流失。我们能看到如果弧长参数大于标量值,会让坐标系部分区域面临坍塌的风险,在这些区域内,信息无法正确传递或保持一致。
最重要的缺陷是,如果奇点无引力的话,在坐标系下蕴含关系可能失效。这可能导致一些量子效应在坐标系中无法正确描述,出现与经典物理不一致的现象。
这些缺陷也导致了坐标系的数学结构并不完整。需要进行补全之后,才可能完整的描述粒子最基本的运行情况。这也是我下阶段最重要的工作。
同样也因为这套数学理论并不完整,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所以本次报告会不设问答环节。如果对本理论有兴趣,希望能深入探讨,可以给我发邮件,但我只会针对性回复有意义的问题。”
乔泽的报告会如同往常一样,简洁明了。
其实还跟他的数学论证过程一般彰显着严谨。
但说实话,总会给人一种很奇怪的感觉。
当乔泽话音落下,现场众人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随后掌声开始响起。
刚才的报告会太紧凑了。
一个小时时间,要把所有定理的证明过程跟思路完整的讲述一遍,哪怕对于现场这些已经在数学上有深厚积累,且还处于当打之年的大佬来说,想要理解也是件很吃力的事情。
虽然之后还能看录像,但录像显然没有现场听取报告人讲述那么容易集中注意力。
唯一让人诟病的大概就是没有提问环节了。
不过这次报告会本就不是乔泽要求举办的,乔泽也再三强调了整套理论数学框架还没完全研究明白,人家现阶段也没有推广的意思,所以也说不上来有什么错。
但给人的感觉终究不太一样。
尤其是对于放松下来的年轻人来说。
因为一直保持仰头的姿势,感觉脖子有些发酸的王宇一边揉着颈椎,一边压着声音跟身边的韩振东说着:“乔教授的报告会果然精彩,但为啥我总觉得怪怪的?”
“什么怪怪的?”
“嗯……也说不上来。好像总感觉有点淡淡的那种,那种……”
“装逼感?”隔着韩振东的范玉明补充了句。
“哈哈,老范,还是你胆子大。不过话又说回来,我记得有个人说过一句话,逼是一样的逼,装起来见高低。要说到这个咱们乔教授绝对是NO.1。你们看,乔教授说没提问环节,那么多院士真就没一个敢提问的。”
王宇笑着补充了句。
其实没什么恶意,主要是感慨乔泽是真的有那个范儿。
毕竟当初这些研究员快被这帮大佬逼疯的事,在研究所上上下下都不是秘密。
当时后面坐的那些大佬可不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