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现在组委会的面子还是得给的……
于是在如雷鸣般的掌声中,乔泽安静的走上台,从京城来的大佬手中接过了属于他的金质奖牌。
“祝贺你,乔院士。”
“谢谢。”
……
“请乔泽院士发表成为菲尔兹奖历史上最年轻获奖者的感言。”主持人豆豆一本正经的开始继续颁奖环节。
按照正常流程,其实应该让其他人一起来领奖之后,然后再发言的。
但主持人是豆豆,自然不可能让这种事情发生,其他人可以一起一锅大乱炖,但乔泽必须单独在台上完成发言。好在这个安排也没为乔泽招来太多反感。
不止是因为乔泽的成就的确太过出众。人家最多只因为一个领域的成就拿奖,乔泽拿奖的理由可太多了,刚刚那个人工智能足足念了三分多钟。
不管是提出超螺旋代数跟超越几何学理论,还是解决质量间隙假设,又或者随手搞定哥猜,提出数学交织性,构建Q理论……
随便一个单拿出来,都能拿个奖。
如果把这些成就分给别人,今年起码得给出五、六个奖牌。
更别提乔泽还是如此的年轻,今年其他两位菲尔兹获奖者别说成就不如乔泽,而且都已经快四十了。
两位中年大叔跟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站在一起拿奖,成就还比不上年轻人,想想都觉得别扭。
两位当事人都没意见,其他没获奖的数学家自然更没资格提意见了。
可惜的是,乔泽明显还没习惯发表获奖感言这种东西,哪怕单独的舞台给他了,也不会利用。站在话筒前,大概思考了两秒钟,目光看向了坐在第一排,正在疯狂鼓掌的小苏同学,终究还是只憋出了一句话。
“很荣幸能获这个奖,谢谢诸位。”
说完,乔泽很干脆的退后一步,避过话筒后,又看了眼台下的苏沐橙,扬了扬手上的奖章,然后安静的退场。
如果是个人面对这种好不容易创造出的表现局面,却被如此糟蹋,大概会忍不住呕血,好在对于豆豆而言,这并不算什么。机器人的思维模式比人类要简单的多,它只要按照既定的程序做好该做的事情就够了。
至于后续它爹如何利用,完全不需要它来揪心。
从某种意义上说,豆豆这种类人智慧体,大概才是智慧生命的终究奥义。起码小家伙从不会觉得苦闷,更不会偏执以及内卷。
豆豆不揪心,但其他人终究还是感觉揪心了。
不是,人工智能搞出这么大阵仗来,史上最短开幕式致辞都弄出来了,搭出这么个万众瞩目的舞台来,结果……就这?
真就这?
真特么就这?!
好吧,其实大家郁闷的点不止是乔泽的获奖感言太简短,而是有了这位数学界顶级存在,在前面打了个样,这让其他获奖者等会怎么发表感言?
本来拿奖是个让人很兴奋的事情,许多人都想好了要说好几分钟的感言,但现在似乎就不太适合了。成绩拍马都赶不上的年轻人,如此谦虚,一帮中、老年人上台后啰嗦个没完,给人的感觉就很奇怪。
那种全方位被比下去了的感觉,绝对比吃一坨翔还让人难受。
毕竟能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领奖的数学家,都是大佬,很要脸的那种。
于是很让人无奈的,继史上最短的开幕致辞之后,本届数学家大会再次上演了史上最短的颁奖典礼。
权衡之下,大佬们最终选择了要脸,而不是在台上夸夸其谈。
很低调的领奖,然后或诚恳或打趣的说上两句话,就老老实实走下台。获奖感言说的最长的一位,也不过只用了两分钟。
搞得围观网友都舍不得走了,直到数学家大会终于来到了开幕报告的环节。
许多网友们坚持到这个时候也终于到了极限。
刚刚的热闹的确挺好看,但听报告就不必了。
乔泽写的许多东西网上都有,看不懂,根本看不懂!
负责直播运维的小哥们,看着如潮水般退去的人潮,也算松了口气。
此时乔泽也再次坐到了会议主席台上,接下来六十分钟,这里将是他的舞台。
“感谢各位同仁,我的老师跟其他朋友们参加本次世界数学家大会,感谢组委会的邀请,让我有能在这个场合跟大家分享我的研究与见解,今天我的报告内容主要是未来数学的进化。”
一句话引来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不管是否服气,这一刻,但起码到现在为止,没人能否认乔泽在数学层面取得的成就,一个都没有。
乔泽没有等掌声完全停歇,自顾自的开始继续他的演讲:“数学的发展从来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见证了数学领域的许多重要突破和创新。
也正因为如此,让我们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数学时代门槛前,未来数学奖远远超越我们所熟知的经典框架,进入一个由多分支学科构成共同构建的多维数学宇宙。”
全场彻底安静了下来,甚至已经有人拿出了笔记。
“比如超螺旋代数,已经在超对称性的研究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这种代数结构不但解决了困扰我们多年的质量间隙问题,更是已经成为量子场论中的关键概念。
这种代数结构不仅提供了描述费米子与玻色子之间相互转化的工具,更为我们打开了高维空间的数学描述之门。在未来,随着高能物理的不断推进,超螺旋代数将成为理解高维宇宙及其物理现象的核心语言。
它所蕴含的对称性不仅涵盖了空间和时间的变换,还深刻影响了我们对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认知,同时与超螺旋代数相辅相成的是超越几何学的崛起。
传统几何学已不足以描述复杂的高维空间,超越几何学则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不仅研究经典的几何形状和空间,还深入探讨代数几何、非交换几何及镜像对称等高级概念。
在这个新的数学领域中,几何结构被重新定义为一种超越物理空间的抽象概念,甚至可以应用于描述复杂数据空间和人工智能系统的意识结构。”
廖廖几句,乔泽便将他在西林工大第一年的成就大概介绍了一遍。
这并不是他今天开幕式报告的重点,但却是不能忽视的一段。
再推出乔代数几何的时候,他还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懵懂少年。
“但以上这两个创新的数学体系并不能完全解决许多我们正在面临的问题,于是我提出了数学交织性概念。交织性的灵感来自于一件婚纱……”
这句话成功让台下出现一阵骚动。
虽然数学家的灵感的确可能来自于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但一件婚纱?
台下苏沐橙笑的很开心。
这句话是她要求乔泽加进去的。
公开告诉大家,然后回头她还打算找一个机会公开展示那件婚纱的细节……
看吧,再世界数学家大会上一句简单的话,加上之后的操作就能赋予那件婚纱不一样的灵魂。
“数学交织性提出了数学理论之间深层次关联的新理念,同时我也认为它将演变成研究不同数学领域之间内在关系的主要方法论。这种交织性不仅体现在超越几何学与代数拓扑之间,还将渗透到量子信息论与拓扑量子场论的交汇中。
有志于跨学科研究的数学家,我非常建议可以根据相关定理去寻找更多的交织现象,提出问题,并探索它们如何塑造未来的数学结构。
以上背景下,Q理论的提出为数学提供了一个统合性的框架。Q理论将拓扑量子场论、量子信息理论与模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数学语言。
通过Q理论不但能更深入的研究拓扑不变量、模函数,同时可以更好地理解量子态空间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量子计算模型和加密算法。可以这样说,Q理论不仅是一个理论工具,更是一种探索未来数学新领域的指南。
综上所述,未来数学的特征将表现为多维性与超对称性的融合、跨领域的深度交织,以及量子信息的几何化。多维性与超对称性意味着数学将不再局限于我们熟知的维度,而是扩展到更高维度。
甚至可能涉及“Q-维度”这样的新概念。跨领域交织性则预示着不同数学分支之间的界限将变得模糊,数学家们将研究这些分支如何通过交织形成更为复杂的数学结构。
量子信息的几何化则表明,未来数学将致力于揭示量子态空间的几何特性,并将其应用于信息处理、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综上所述,我认为未来的数学将不仅仅是对数与形的研究,它将演变为一门探讨宇宙、信息与意识深层结构的科学。
同理,未来数学将不再是单一的学科,而是一种贯穿多维宇宙和复杂系统的新型思维方式。接下来我将花费四十分钟着重讲解做出以上判断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