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过年(三)(1 / 2)
一边看着春晚,一边吃着年夜饭,都成了80年代之后,人们过年时候的传统了。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着春晚,聊着天,喝着酒,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北方的年夜饭上,怎么能缺了饺子呢?俗话说,饺子就酒,越喝越有,除了家里实在揭不开锅的,谁家过年还不吃顿饺子呢?
热腾腾的饺子端了上来,沾着早就准备好的蒜泥和醋,怎么吃怎么香。煮饺子的时候,也是有讲究的,饺子煮破了不叫破了,叫笑了,饺子笑了,哈哈哈,想想都那么可乐。还有啊,打碎了碗碟暖水瓶,都要喊一声“响亮响亮,人才两旺或者碎碎平安”,凡事都要图个吉利,大过年的不好听的话和词,是不能说的。
吃饺子的时候可要注意,青山这边的习俗,过年的饺子里是要包硬币的,一分的,二分的,五分的都有。谁能吃到,就预兆着谁在新的一年里会有一个好运气,小孩儿们会健康成长学习进步,大人们会工作顺利财源滚滚,老人们会健康长寿无病无灾。
要是一旦不注意,牙齿咬到了硬币上,那酸爽的滋味,谁咬谁知道,弄不好牙都给你硌掉半截去。要是再碰到那种囫囵吞枣的人,一口把硬币吞下去,那只能祈祷自己小肠够粗、菊花够大了。所以在大年夜吃饺子的时候,家中的大人都会提醒一下小孩子们。
时间到了晚上11点多,家里的女人们就忙活开了。收拾好饭桌,把屋子里打扫干净,然后就要重新煮水饺,这次煮的水饺是供奉天地神明的。
把供桌上的酒盅倒满,茶水倒上,供品摆好,水饺端上来,香炉里的香燃起,就开始发钱粮。烧那些纸叠的元宝不能叫烧,叫发,发钱粮。
发钱粮的时候,奶奶会跪在前面的蒲团上,口中念念有词,无非是一些祈福的话,请漫天神佛享受完供品收到钱粮之后,能保佑全家平安大吉大利。
而唐伟东和父亲叔叔,就准备着要放鞭炮了。一个穿好绳子的滑轮,早已固定到了院子中最高的一个树杈上。往年都是放二百、五百头的鞭炮,今年唐伟东‘壕’性大发,直接买了两千头的鞭炮在除夕夜放。两千头太长了,滑轮拉起后,地上还剩了一堆,不得已只能又找了根竹竿横着挑出去一段。
几十年后的人都懒了,一般除夕之夜都是吃过饭,早早的放完鞭炮就去睡觉了。80年代的人,还遵守着最后一丝古老的传统,除夕是一定要守夜的,鞭炮也都是尽力赶在零点左右放。
唐伟东他们家也不例,零点的钟声敲响之前点燃了鞭炮,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一直持续的响过了零点之后。零点之前的叫辞旧,零点之后的叫迎新,两千头的鞭炮放的时间长,辞旧迎新,一支鞭炮就解决了,不用像别人家还要放两支。
人啊,是越来越懒。在80年代的时候,零点的鞭炮声一停,就有开始出门拜年的了。再后来,基本上一年比一年晚,从零点到了二三点,再到四五点,然后就是天亮之后,直至到八点九点十点……。
从拜年的时间就可以看得出来,时间晚了,年味儿淡了,人情也薄了,再也回不到,到了饭点饿的时候,在村里随便找户人家就能混顿饱饭的年代了。
唐伟东的爷爷唐继谦堂兄弟一共八人,辈分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继字辈,名字是按照温良谦恭让仁义礼智信排下来的,老兄弟现在只剩下六个了,他现在按年龄论是同辈兄弟中的老大。他的上面还有个叔叔,下面就是一堆侄子孙子了。
整个家族现在有三十多个男丁,听着像人挺多,可放到村里就是小的不能再小的小门小户了。唐伟东老家所在的河东村,是个有六七百户、三千多口人的大村,老唐家这点人,连百分之一都占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