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送知青下乡(2 / 2)

刘海忠的小儿子下乡务工。

他刚初中毕业,就报名参加支援乡村建设。

他只是不想再在家里见到刘海忠。

1955年以来,知识青年下乡支持农村建设。

到1966年,它完全成为强制性的。

1966年,大学停课、停止招生。

家里初中、高中毕业,没有工作的年轻人,只好送知青下乡。

必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直到1969年,近百万青年为此下乡。

全国各地的组织也开始将高中毕业生分配到农村地区。

1971年开始,农村知青的很多问题开始暴露,城市的一些工作开始分配给下放的知青。

但回城的知青大多是通过关系获得的。

如果你有机会回到城市,比如工农兵大学,过年回家的时候,父母会提前放弃工作,你可以选择退休。

这一事件直到1977年才结束。

他们下乡支援建设后,只有过年才有机会回家。

还有一些人因为家里没有钱送他们旅费而无法回家。

他们在农村待了十多年,回城无望,就在农村结婚了。

生孩子。

刘广福拿着刘广田给的五元钱和街道办事处购买的车票,拎着行李,一脸坚定地登上了开往农村的火车。

当火车开动的时候,车上的男女青年都大声唱歌,歌颂祖国的繁荣昌盛。

刘光福非常幸运。

他被分配到离京都不远的农村地区。

火车到站的时候,知青办的同志已经在那里等候,带着这些年轻的同志去了知青办。

他们带领各大队的队长,开着牛车去接自己村里的知青。

当刘光福坐上去大队的牛车时,车上已经坐着三男三女,年龄都差不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给刘光富一种充满活力的感觉。

大队长我开着牛车,走了近三个小时,才慢慢走进了我的村子。

说完,他将它们交给了老知青,慢慢地把牛车开到了牛棚。

老知青是个年近20多岁的粗汉。

他来了三四年了,每天干农活,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的。

他和这里的人没有什么不同。

进入到了知青大院,他看到了一排大瓦房。

刘光福感觉还不错。

那里有一个长长的大商店。

老知青说:“以后你们就住在这里,想要一个柜子就出钱买,一块钱就可以从老木匠那里买一个。”

这是一个简单的柜子。

我去供销社买一把锁,搞定之后,我们就收拾一下,一起吃饭吧。

距县城三四个小时车程,你们就都饿了。

知青大院里,一张大桌子就到了门口。

几碗野菜,几十个馒头。

知道新知青要来了,大家都上山去接,准备了一整天的准备。

今天,几个比较有钱的人家看了这些东西就没胃口了,就回去吃家里准备的干粮了。

刘光福家里总是吃这些,非常感谢老知青的照顾

刘光福:“感谢各位前辈同志为我们精心准备的饭菜,我刚到这里,以后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给我指点,我会在以后的日子里麻烦你们。”

“未来,这是我二哥给我的,我们一起吃,别嫌弃。”

自从刘广田分开后,刘广福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

虽然这里很困难,但他却感到无比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