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老大顺利娶了媳妇,她又开始操持老二、老三的婚事。
眼瞅着家里慢慢有了人气儿,新媳妇进门添丁进口,日子过的越来越有样。
可巧,遇到了三年自然灾害。
地里连着两季歉收,虽然公社动员了好几次交公粮,可地里没有,自己人都要饿死了,拿什么往上交?
公社上给压力,地里又没粮食,社员们只好拖家带口的上夹子山挖野菜剥树皮。
那人就好像蝗虫似的,把山都给啃秃了,逮啥吃啥,就这样也饿死了很多人。
回忆起那段艰难的日子,熬过来的老人们直掉眼泪。
这要命的饥饿活活把人变成了鬼!多少和平年月骇人听闻的事情都发生在那段特殊时期。
大姑娘小媳妇儿,两个杂面馒头就能领进屋,想干啥干啥。
家里有孩子多顾不过来的,只能眼看着饿死。
今天死一个,明天死一个,队里做棺材的把山都砍平了。
当时基本家家都减人口,可杨老大娘这个寡妇却靠着节俭勤劳早有余粮,硬是挺了过来,家里一个也没饿死。
这些事儿在大队社员们之间口口相传,大家都十分佩服杨老大娘。
又因为她乐于助人,热情厚道,广结善缘,在队里就像个大家长一样受人尊敬。
如今的一个大队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共同劳动,平分粮食和分红,感情十分深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如此背景下,杨老大娘的死,就更像是钝刀子割人心了。
乍一听,人们只觉得老人年纪大了走了就走了呗,可禁不住越想越让人难受。
悲伤的情绪在这个格外寒冷的冬天,压在大队里的每一个人心头,让人喘不上气。
下午,来往帮忙的人更多了,李家兄弟互相搀扶着躲在家里,听着窗外的谩骂,不敢回嘴。
社员们没有施舍给他们想象中的宽恕,任何一个看见老大娘遗体的人都说不出这种话。
限期两天,卷铺盖滚,就已经是客气的了。
“老张太太,灵棚搭好了,棺材也推来了,您老别难过,我们兄弟要挪人了。”
按规矩,老人的东西收捡好,该带走的带走,要留给朋友亲戚做纪念的分下去做纪念。
张老大娘和秦小妹就提着东西等在炕边儿,看着她们把杨老大娘放在棺材里,抬了出去。
老太太没留下一块钱一张票,有的只是些用久了的生活用品和盆子茶壶。
日子清贫的,不像个一辈子干活,一天也没停的节俭人。
张老大娘领着秦小妹,泪眼婆娑的扶着炕,想跟在抬棺材的小年轻后头往外走,一扭头却看见一方素色的手帕,静静的躺在炕上。
像是刚才挪动杨老大娘时,从她怀里掉出来的。
看见这方帕子,张老大娘的心好像碎了一样疼,她哆哆嗦嗦的捡起帕子,泣不成声。
“小玉姐···你真是傻啊,早看出来孩子靠不住,都养大了你还有什么对不起他们的!我要知道你有这心思,怎么也要劝你自己去奔前程!”
再不济也不会像现在这样,付出了一切,耗干了血泪,却落下了个横死的下场。
死了都闭不上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