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既然不要体面,那就别体面了(1 / 2)
不是詹徽太怂,而是那玉玺砸头上真疼。
他也不想头还没好,到时候退朝又挨打……
只是那户部尚书赵勉可就脸色难看了,他见詹徽都被威胁了,自己更是不知道说啥,就只能用求助的目光,扫视其他文官。
文官们之间的利益,是共同的。
起码在未来的皇储选择上,目前已知没有哪个文官愿意朱允熥上位。
大家都是支持朱允炆的,朱允炆奉行儒道,爱读书,宽厚仁善,是文官们眼里的梦中情帝!
于是乎,礼部尚书李原名就出列:
“皇三孙殿下,咱们现在要解决的是钱的问题,户部没钱,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而今皇三孙殿下提出废除宝钞,回收宝钞。那钱的问题,皇三孙殿下应该也有法子解决吧?”
朱允熥冷笑,还是变着法子,把问题抛给他。
现在问题很明显,有两个。
一是朱允熥提出废除宝钞,文官要帮朱允炆斗朱允熥,就得想方设法的阻拦。
只要朱允熥这事儿办不成,就说明朱允熥能力不行,异想天开。
至于宝钞的危害和问题,他们才不管呢。
真继续把宝钞搞下去,大明就垮了?体系就崩了?
无非是百姓苦点,但朱允炆上位,文官集团不苦了,百姓苦点咋了?
第二,也是真没钱,以此为难朱允熥!
朱允熥见这问题非往他头上堆,这些人目的还真是明确。
把废除宝钞这事儿,非得强加朱允熥头上,那宝钞废除的成败,就成了朱允熥的成败了。
明明是朱元璋下旨的,这就叫矛盾转移,硬转在朱允熥这个提出问题的人身上。
于是乎,朱允熥就微微一笑,说:
“办法,不是没有,短时间内筹到钱就是了。而眼下,有两个法子,短时间内可以筹到钱!”
户部尚书赵勉冷笑:“哦?愿闻其详!”
朱允熥背着手:“第一,这些年来宝钞无成本发行,却把宝钞当钱花,那么原本的金银铜钱就没有花销出去。
现在要一成不到的价格回收宝钞,就没钱,只能说朝廷这些年的账对不上。既然对不上,那就把账拿出来,好好的对。”
此话一出,户部一些官员的脸色就微微不太好看了。
朱允熥细微察觉到,继续说:
“看看,账面上哪里有问题,搞清楚后,无论是从里面贪污啊,造假账啊,还是虚报啊,之类的,都揪出相关人员,让他们吐出来……
如此一来,这钱,必然是能多出来一大部分……”
听到这里,朱元璋眉头皱起来。
朱允熥说的很明白了,户部没钱,通过宝钞就能反映,绝对有很多烂账。
而户部几乎所有官员,此刻也都后背发毛。
户部尚书赵勉更是隐晦的咽了口唾沫,这账……哪儿经得起查?
朝廷需要用到钱的部门,哪个和户部不是有串联?明面上的账做的再天衣无缝,可真要查,遮羞布还不是一手就撕碎?
朱允熥就是笃定,历朝历代就没有干净的账,尤其是大明。
大明穷,尤其是中后期的穷,极大程度就是三大集团吃穷的。
第一,士大夫阶层。
第二,皇室宗亲国戚。
第三,朝廷文官集团。
明朝的朝廷,大多官员们,都烂透了。
紧张的户部尚书赵勉看向朱允熥,强自镇静,说:
“不知殿下说的,第二个法子呢?”
他心里这会儿紧张的要死,生怕朱允熥搞事情,非要说什么查账。
虽然查账很麻烦,但真要查起来,多少人都要倒。
这玩意儿就是一条锁链,中间一处断了,其他的也就撑不住了。
一个账目有问题,牵扯出一些人,再一查,一审问,一串人都得玩完。
朱允熥继续说:“第二个就简单多了,募捐。这事儿朝廷百官都有责任,大家一起捐钱,把宝钞的窟窿堵上,也就是了!”
赵勉眼睛一亮:“唉这个好,捐钱,效率快,还能体现百官们解决问题的决心,以及对百姓们的负责的态度。这事儿传出去,百姓们必然赞扬百官啊……”
大家都看着赵勉,赵勉缓缓闭嘴。
他确实怕查账……
虽然在场的不少,都和户部的烂账有关系。
但是很显然,这个雷爆了,他户部主官是最惨的。
朱元璋这时候开口了,就说:
“钱的问题必须解决,宝钞要废,就不能让老百姓吃亏。皇三孙说的这两个法子,各位以为呢?”
百官们面面相觑,大家都是当官的,谁身上都不干净。
有句话咋说?
洪武朝的官,狗都不当。
因为工资低的可怜,事儿还多,还容易掉脑袋。
但是纵然如此,为何还是有这么多人来当官?
而且一个个光鲜亮丽,吃好的喝好的?
那点儿工资够?
谁经得起查啊?
明朝近三百年,身居高位还能真正不贪污不受贿,清正廉洁的官,一双手数的过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