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孤山岭乡农业现状(2 / 2)

即便发工资也达不到全额。

祁同伟庆幸回了一趟家,祁父给了100,否则自己接下来就要过苦日子了。

想要跟乡里支钱,应该是不可能的事情。

祁同伟知道,祁父给的100得省着用了。

除此之外,还要想办法挣钱,万一乡里好几个月不发工资,自己也有钱生活。

可以预见,接下来的日子会比较苦。

孤山岭乡在推广的农业技术有杂交水稻、地膜玉米、化肥、农药和人工半咸水河蟹育苗(大闸蟹)等。

其中杂交水稻是重点,在杂交水稻出现之前,我国稻田的亩产量,也就300公斤左右。

杂交水稻推广种植之后,我国稻田的亩产量,已经超过1000公斤了。

杂交水稻是将几种稻谷的优点集中在一起,让它既穗大粒多,抗病抗虫能力强,又米质很优良。

这样,我的水稻产量大幅增加,而且质量也上去了,不但吃得更饱,而且吃得更好。

袁老等科学家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尝试、再失败、再尝试……

最后,终于把科学家幻想中的穗大粒多、抗病抗虫能力强、而且还米粒质量优秀的水稻,给杂交出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培育成功之后,就开始大量推广种植。

孤山岭乡的情况,急需种植产量高的粮食,来满足46个行政村8.3万老百姓的吃饭问题。

现在的孤山岭乡老百姓,交完公粮,每家就不剩多少粮食了,经常饿肚子。

因为粮食产量低,所以每家每户的收入也低,三提五统收起来了很困难。

导致乡里的财政收入非常少,无法发放干部和教师及医生护士的工资,经常拖欠。

只不过,这项技术的推广并不顺利,因为种植杂交水稻无法留种,每年都要买种子。

否则孤山岭乡的粮食产量不会这么低。

再生之父的水产专家赵老大明的人工半咸水河蟹育苗技术,是用人工方式创造了中华绒螯蟹(大闸蟹)所需的独特生活环境。

从而为内陆地区的人工养蟹提供了必要条件。

后世吃到的大闸蟹,也许多多少少都和这项技术有关。

这项技术好的推广也不顺利,虽然孤山岭乡的清水河有不少螃蟹,但很多老百姓只想抓了吃,并不想花大力气养殖。

上世纪80年代,农业科技人员与封竹村当地农民一道,试种地膜覆盖保温播种玉米技术成功。

亩均单产由原来不足180公斤增加到300多公斤,为解决高寒山区农民的温饱问题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随后,封竹地膜玉米技术在全国高寒山区推广,建始全县种植面积达40万亩。

每年秋季,家家户户晒玉米,金灿灿的一片。

不过,这个技术是为解决高寒山区农民的温饱问题,孤山岭乡还够不上高寒。

这项技术的推广也并不顺利,因为孤山岭乡在汉东虽然海拔比较高,也相对冷一些。

但从全国来看,孤山岭乡还算气候比较炎热的地方。

推广的化肥主要有尿素和磷酸二铵及多元素复合肥。

不过使用量非常少,毕竟尿素和复合肥是要钱的。

而孤山岭乡的老百姓根本没钱。

至于农药,基本就没有人使用了。

毕竟农药要钱,打农药的工具也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