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7章 看上了你家三郎(2 / 2)

“那老身可受不起,我可经不起你折腾。”

说完众人都笑了,花厅里笑语晏晏,屋外夕阳正好。

“祖母、母亲,秋日宴能否推十日再办?”景明月忽然轻声开口,嗓音如珠落玉盘,在这满室喧闹中格外清晰,令所有人都很意外。

她说话时指尖轻轻攥着帕子,眼波流转间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试探。

只见她悄悄用胳膊肘捅了捅身边的陶承睿,陶承睿会意地握住她微凉的手,宽厚的掌心传来令人安心的温度。

他从容不迫地环视众人,这才温声开口:“夫人近日总嫌国公府主子太少,庭院空落落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又常听郡主和女婿说起阿悦和阿衡在江南的趣事,便给江南的姑母写了封家书,请她把阿悦和阿衡送回京城来。

算着日子,两个孩子现在应该已经在路上,舟车劳顿,约莫再有个八九日便能到了。若是能将秋日宴推迟个十日,他们俩赶得上赴宴,也能多认识些京中的学龄子弟和年纪相仿的玩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至于阿衡,我尚可亲自教导一二,带他熟悉京城的风土人情,科举上的事也可以稍加指点。”

“真的?阿衡和阿悦要回来了?”景春熙惊喜得险些将手中的象牙筷掉在桌上,连忙伸手稳住,眼角眉梢都漾开笑意。

“阿衡那孩子的心思怎么想的我倒不知道,他总是报喜不报忧,信里从来只写些读书心得和江南趣事。但是阿悦那丫头可不一样,每封来信字里行间都透着对京城的向往,老是说想来京城看我们,还隔三岔五就给我和小雨写信,絮絮叨叨地说她在江南摘莲蓬、绣荷包的琐事。”

“我也正是这么想的,”景明月接过话头,唇角扬起明媚的弧度,“阿悦回来我也有个伴,吃饭都多个伴。待到表姐生产无力照顾之时,就把她丢给郡主和小雨照看啦。”

“有什么不行?”景春熙拊掌笑道,“刚好也可以让阿悦跟姐妹们一起学学规矩,练练琴棋书画。到时也不用两边奔波,就让她住我那边吧!我院子里还空着两间厢房,正好收拾出来给她住。”

“都说了回来跟我作伴的,你却跟我抢人。”景明月不干了。

“还有阿衡,”景春熙却不理她,继续往下说,“让他也进文华书院读书,上学的时候我们几家孩子都会帮着照应。他比浦哥儿大不了两岁,却是个会读书的,若是你们放心,放假的时候就让他住这边来,与浦哥儿同吃同住,两个孩子相互切磋学问,也是个促进。”

想起阿衡那孩子古灵精怪又遇事沉稳的性子,还对学习格外执着。自从经历家道中落,又辗转经历了那么多事,连乞丐都做过,小小年纪便见识过世间冷暖,所以思想比同龄人成熟许多,待人接物、人情世故什么都懂。

比起虽然遭逢变故却有她和母亲精心呵护的浦哥儿,那份早慧与坚韧确实值得学习。

“那就往后推,”老夫人手中檀木杖轻叩地面,一锤定音,“最好推个十二三日,省得他们舟车劳顿地赶回来,连歇息的工夫都没有就要应付宴会。我们刚好可以趁这些时日准备得更妥当些,老大媳妇,你再差人再去城郊花圃寻些名贵的秋菊、丹桂来装点园子。”

她转向陶承睿夫妇,慈祥的目光中带着期待,“定是很招人疼的孩子,到时带往老身跟前看看,让我也瞧瞧这两个让你们念叨不停的小家伙。”

“是,祖母!”这一下,景明月脸上浮现出满意的笑容,如春水漾开层层涟漪。

她悄悄冲景春熙眨了眨眼,长睫扑闪间带着几分狡黠,仿佛什么奸计得逞似的,袖中的手指轻轻勾住了陶承睿的衣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