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过年攻城(2 / 2)

从攻城的难度上来说这确实是最容易攻克的两座城门。

北京城的外城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它的城墙既没有内城高,也没有内城厚。

北京的内城墙高12米,底厚20米,顶厚16米。

北京的外城墙高8米,底厚12米,顶厚9米。

通过这组数据对比不难看出,北京的外城墙啃起来更容易一些。

大顺军左将军刘芳亮率军十万攻打广渠门。

大顺军右将军刘希尧率军十万攻打广宁门。

这两路大军都是真打,一时间两座城门内外杀得血流成河。

崇祯末年正赶上小冰河期,腊月的温度低至零下二十多度。

宽50米的护城河冻了个结实,这对攻城的大顺军来说是个天大的利好。

否则光是填平50米宽的护城河就要搭进去几千条人命。

“冲啊!”

“杀呀!”

广渠门城头,大明守军们一阵懵逼。

迎面冲过来的一万流民大军手里拿的那都是啥玩意?

钩子,凿子,铁锨,镐头,铁锹,看上去全是干农活儿的工具。

堂堂大顺军就想靠这些破玩意攻破北京城?

凡是这么想的守军全都是守城战的外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自成的大顺军最拿手的攻城手段就是“老鼠盗洞”。

作为炮灰的流民大军冲到城墙根后不会攀爬城墙。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用手中的钩子、凿子、铲子等工具沿着砖缝挖砖。

谁要是能挖下来一块墙砖并且带回大营,他立刻便能得到大顺军的赏赐,同时还能转正为战兵。

一块,两块,三块。

当城墙根被挖出一个可容纳两三人的大洞时,大顺军便可以塞个几百斤炸药进去。

然后“轰”的一声城墙就会被炸出一个大洞。

这就相当于在坚固的城墙上强行开出一道新的城门。

接下来大顺军的精锐部队便可以沿着被炸开的缺口涌入城内。

一旦失去了城墙的保护,城内的军民立刻会沦为待宰的羔羊。

城墙上的一部分明军不了解大顺军攻城的手段。

没关系,等他们吃过亏就好了。

“遂发枪兵,放!”

“弓箭手,放!”

“连弩兵,放!”

在守城将领的指挥下,弹丸和箭矢如暴雨般射向狂奔而来的流民大军。

“哗!”前排的流民士兵倒下去一大片。

“哗!”随着第二波攻击的降临流民士兵又倒下去一大片。

在此时的战场上,人命的价值当真是连草芥都不如。

不知不觉间城头上的守军发现了很有意思的一幕。

冲锋中的流民士兵中有一些奇葩之士。

他们不仅手持盾牌,还从来不走寻常路。

这些鸡贼的家伙一会走“S”形,一会儿走“之”字形,守军很难射中他们。

明军守军所不了解的是这些奇葩的流民士兵都是久战不死的“老兵”。

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充当攻城炮灰了。

在之前的战斗中他们积累了丰富的保命经验。

城头上的守军更愿意朝那些走直线的流民士兵开枪射箭。

像这种不走直线上蹿下跳的家伙很少有人去打,命中率太低打起来不划算啊!

这是什么,这就是所谓的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明军的士兵主要是通过严苛的训练来提高战斗力。

李自成的大顺军不是,他们完全是在实战中优胜劣汰。

参加三次战斗不死者,恭喜你,你已经是一个合格的老兵了!

广渠门外,刘芳亮在付出了三千条人命的代价后,他的攻城部队终于抵达城墙下方。

钩子、铲子、凿子们,你们大发神威的时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