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怎么办?”
大家都看向周国宏。
周国宏仔细查看了地图:那块地确实是在两村交界处,归属不太明确。
“既然这样,不如咱们合作建设?”
周国宏提议,“两村共同出资,共同受益。这样不是更好?”
邻村的人一开始不太愿意,但周国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说服了他们。
就这样,两村联合建设的灌溉站正式启动。
不但解决了纠纷,还增进了邻里关系。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随着灌溉面积的扩大,水源又开始紧张了。
“这可怎么办?”
村民们又开始发愁。
周国宏想了想:“要不咱们修个小型水库?把雨季的水存起来,旱季用。”
这主意确实不错。
但修水库可是个大工程,不是一两个村能承担得起的。
正为难时,县里突然来了政策:要在全县推广“小水利”建设,支持农村自建小型水利设施。
“这不是正好吗?”
周国宏一拍大腿,“咱们可以申请这个项目!”
立即组织人手准备材料。很快,一个“小型农田水利综合开发”方案就出来了:
不但要修小水库,还要配套建设渠系、泵站,形成完整的灌溉网络。
这个方案得到了县里的大力支持。
但工程量很大,仅靠一两个村的力量显然不够。
“要不,联合周边几个村一起干?”
周国宏提议。
这个想法立即得到支持。
很快,周边五个村组成了联合体,共同推进水利建设。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这么大的工程,谁来负责?
“当然是周总啊!”大家异口同声。
周国宏却摇头:“我一个人忙不过来。而且这事关系到几个村,得有个专门的机构来管理。”
经过商议,决定成立“农田水利协会”,由各村推选代表组成理事会,共同决策。周国宏担任首任会长。
工程很快就启动了。
第一期是修建小水库,工程量最大。
大家分工合作:年轻人负责挖土筑坝,老人和妇女负责运送材料,各村干部负责协调和监督。
正干得热火朝天,突然有人来报:上游要修大坝,可能会截断水源!
“什么?”
大家都慌了,“那咱们的小水库不就白修了?”
周国宏立即组织人前往上游了解情况。
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县里要修一个大型水库,用于防洪和发电。
虽然会影响下游水量,但也会适时放水,保证农业用水。
“这倒不是坏事。”
周国宏分析道,“大水库能控制洪水,咱们小水库就专心灌溉。两者配合,反而更好。”
大家听了这话,才松了口气。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大水库要征地,其中就包括几个村的部分耕地。
“这可怎么办?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啊!”
周国宏知道:这事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矛盾。
立即召集各村干部开会商量。大家七嘴八舌,意见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