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互相见过礼,杜晓远招呼大家进了饭店,来到他订好的包间,开始安排众人入席。这一干人来自于好几个系统,所以排座次还是有些讲究的。杜晓远这些年也长了不少阅历,处理这种事情倒也是轻车熟路,没有出什么差池。
饭店里用的是圆桌,主座次座的区别不是很明显。上首两个位置,一个请胥文良坐了,这一点大家都没有异议,毕竟老爷子的岁数在那放着,再加上是工业界的前辈,在场的民营企业家们对他也是充满敬意的。另一个位置,是由冯啸辰坐的,他再三声称阮福根比他年长,更应坐在上首,但阮福根哪敢答应,最后硬按着冯啸辰坐下了。
往下的位置,基本上就是照着身家与年龄的综合考量来安排了,杜晓远和冯啸辰的秘书杭锦坐在了最下首的位置。万官生和梁东明等倒是象征性地谦让了一下,说杜晓远是工业园的领导,不应当坐在下首。换成其他场合,杜晓远或许会半推半就地选一个稍微好一点的位置坐,但这一次有冯啸辰在场,他就只能选择低调了,坚称自己是为大家服务的,坐在靠门边的地方,方便上菜买单之类。
坎代工业园的规模不小,入住的中国企业就有六七十家,再加上加贝本地的企业以及少数欧美日韩的企业,林林总总有一两万人,所以服务业也非常兴旺,什么餐饮住宿、购物保健之类的门店足足有一条长街,据说连周围几个城市的居民都会时不时地跑过来消费。
刚才杜晓远带着冯啸辰等人过来的时候,冯啸辰注意到,这里的门店一多半都挂着中文字号,装修风格也是极具中国特点,乍一看让人误以为是走进了国内某个城市的商业街。杜晓远介绍说,在坎代工业园里,汉语是通用语言之一,会说汉语就能够通行无阻,相反,如果只会说加贝当地语言,生活上就会遇到各种障碍。
他们此时用餐的这家饭店,便是十足的中餐馆。端盘子的姑娘倒是本地黑人,但领班是如假包换的海东妹子,一口海东味的普通话让冯啸辰听着都觉得难懂,可那些黑人服务员却能与她用中文应答如流。细细听来,似乎黑人服务员的中文也是带着些海东口音的。
“这个店的老板就是我们会安人,和我老婆家的表舅是一个村子的。他当初到非洲来开饭店,还找瑞东帮过忙呢。”阮福根这样对冯啸辰介绍道。
“我知道他。”万官生也插进话来,“他现在在会安也有点小名气了。当初他到非洲来的时候,就是个穷光蛋,干了两年就回老家盖了房子。后来他带了村里好多人到非洲来开饭馆,都发了财。”
“这种事我倒也听说过。”冯啸辰点点头,“我陈姐也在非洲开了六七家分店,生意也都不错呢。”
“你说的是陈总吧?”阮福根说。他也是认识陈抒涵的,这其中既有因为冯啸辰的原因,也有与杨海帆的关系。他说:“陈总做的是大买卖,走高档路线的。她开的春天酒楼的分店,都是在非洲的大城市。我们海东出来的这些小老板,主要是在非洲的二三线城市,还有这些中国工业园啥的,赚的都是小钱。”
杜晓远笑道:“咱们吃饭的这家饭馆的老板,赚的可不算是小钱了。在我们工业园有种说法,开厂子的还不如送盒饭的赚钱多。这话稍微有点夸张,不过也说明开饭馆是很赚钱的生意。”
冯啸辰说:“晓远,你这话也得看对谁说,在阮总、万总、梁总他们眼里,区区一家饭馆赚的钱,就绝对是小钱了。阮总他们要做点啥业务,个把亿的利润都只能算是小目标呢。”
阮福根赶紧摆手,说:“冯总这是笑话我们呢,我其实就是个农民,哪有冯总那么大的手笔。冯总收购普迈,一笔生意就是论十亿欧元的利润,那才叫气魄呢。”
冯啸辰说:“阮总,30年前你就成天把农民两个字挂在嘴上,你现在都几十亿身家了,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农民吗?”
阮福根快速地与万官生他们交换了个眼色,然后嘿嘿笑着说:“冯总,你还真说对了,我老阮天生就是个农民,这不,我这趟到非洲来,就是来当农民的。”
“什么意思?”冯啸辰敏感地意识到阮福根话里有话,自己刚才不过是用农民二字与阮福根逗趣,阮福根却来了个打蛇随棍上,把话头引到了农民问题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