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未雨绸缪(1 / 2)

食全食美 少地瓜 6488 字 10个月前

衙役的事三言两语说不清,况且当时刘大娘也在附近,师雁行便暂且压下不提。

娘们几个收拾了家当,向刘大娘道了谢,又去银号将铜板兑换成银子,顺道在井边把碗筷刷了。

家里没有井,用水要去村里的水井挑水,累了一天,能省几步是几步。

江茴已提前抹过草木灰,用布巾子擦了,油渍全无,只略剩些灰尘痕迹,拿井水一冲就好。

这样弄好了之后走一路正好晾干,回去就能横在炕上挺尸了。

一直上了大路,前后没人,师雁行才说了自己的打算。

“照目前来看,那几个衙役就是这镇上的天,若咱们日后买卖做大,少不了和衙门打交道,不如提前结个善缘。

况且如今咱们的大碗菜越卖越好了,我琢磨着要不了几日就有同行出现,若对方厚道还好,若品性不端,早晚要起冲突……”

她们娘儿仨加起来的战斗力几乎为零。

况且与人斗,力取是下下之策,能借力打力最好。

江茴压根没想到她竟然考虑得这么远,听完都懵了。

“这,这会不会太早了些?”

师雁行摇头,“不早,要未雨绸缪。”

说白了,就是找个靠山。

现在提前交好,日后遇到事也方便开口,不然事到临头再抱佛脚怎么成?

这都是她上辈子创业途中跌跌撞撞摸出来的血泪经验。

江茴有些担忧,“可如何交好呢?咱们也送不起什么太贵重的东西。”

“这个不急,”师雁行道,“先认识了,慢慢再来。”

若不认不识上来就送东西,又暂时没有事儿要办,人家也不敢要啊!

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先混个脸熟,搞个好印象,剩下的就好办了。

师雁行缓缓吐了口气,又说出自己此举的另一重用意。

“那几个衙役眼下虽然在镇上,但毕竟是县衙的人,就有回去的可能。

若他们回去,这就是咱们在县衙的人脉,结识于微末,关系更牢靠,日后去了事半功倍。即便回不去,也可以通过他们结识县衙的人,总比咱们没头没脑,闭着眼睛瞎撞强。”

江茴微微吸了口气。

县城?!

今儿才是卖大碗菜的第三天,她就已经在想去县里的事了?

这生意真的能做到县城吗?

如果能,会是怎样一番光景?

思及此处,江茴下意识捏了捏袖袋中的碎银。

很硬,有点扎手,微微的刺痛。

而正是这份细微的痛,让江茴确认一切不是幻听,不是幻想。

她用力闭了下眼,更用力地捏紧了那点碎银,犹如捏住了生活中突然闯入的奇迹。

这会儿午时才过,大约是下午不到两点的样子,日头微微西斜,却正是一天中温度最高的一段时间。

师雁行推着车,江茴抱着鱼阵,都走得汗流浃背。

她们心脏跳得飞快,血脉奔流,不知是单纯走得太快,还是方才师雁行话里透出来的野心让人瞬间血脉喷张。

还没到家,老远就看门口坐着两个人,瞧身量和姿势依稀可分辨出是郭家姐妹。

那边也看见她们了,姊妹俩迎上来,看着一家三口的架势诧异道:“这拖家带口的去哪儿来着?昨儿午后我们就找你们来着,结果不在,没成想,今儿敲门也没人应。”

江茴就道:“家里也没个进项,这几日就琢磨着去镇上卖点吃食,故而不在。”

见她们走得满脸通红,全是汗,郭桂香和郭豆子一个接车,一个接鱼阵。

江茴和师雁行也确实累惨了,略推辞两句,就由她们去,又跑到前面开门。

“这两日我们在家里忙着做被做棉袄,没得空过来,不然好歹也能搭把手。”

郭豆子去放下车,还帮忙卸了桶。

“可还有本钱?”郭桂香粗声粗气问道。

“有的。”江茴笑,“多谢挂念。”

郭桂香不大习惯她总是这么多理,脸色就有点臭。

江茴一看,只是乐。

“豆婶儿可是遇到什么事了?瞧着脸色不大好。”

师雁行用铁签子往灶台下拨弄几下,被灰烬掩埋的木炭微微冒起红光,她轻轻吹了两口,橙红色的火苗便跳跃着复活了。

屋子里大半天没人,冷得厉害,烧起火来熏一熏,正好也煮点开水。

“嗨,别提了,正要跟你们说这事呢。”郭豆子一脸郁闷。

旁边的郭桂香吐槽道:“可烦死我了,她都巴巴儿两天了!”

江茴就问是什么事。

郭豆子却突然神神秘秘地起来,压低声音说:“村里来了贩卖私盐的了,正好你们要做买卖,要不要买些?”

盐价高,寻常百姓人家日常做饭都要掂量着用,民间私盐贩子横行。

因价格低廉,百姓们视其为救星,甚至会主动帮忙遮掩,朝廷屡禁不止。

联系前因后果,师雁行瞬间明白她为何郁闷了:

之前赶集,郭豆子刚买了一斤盐,说不定还没开始吃呢,就有私盐贩子到了家门口,两边价格一比,落差就出来了。

江茴果然心动,“什么价?”

郭豆子比个手势,“二十五文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