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城外逃难的百姓越来越多。
刚才还不想走的那位方伯,身边一个半大孩子看着左邻右舍都在收拾东西逃向城外。
随之问向这老人。
“阿翁,我们怎么办,要不要走。”
老人没有回答,看着刚才那背着行李离开的大汉方向,若有所思的说了一句。
“先回家再说!”
回到家中,一个中年女子身扎袍裙手中还牵着一个八九岁的女娃看着老人说道。
“父亲,别的邻居都在收拾东西出城,我们要不要也……!”
那女子看着老人,想让他拿个主意。
老人看了看女子身边的女娃,又看了看身边的那个半大男孩说道。
“我们走出城可能还不如待在城中。”
“吾儿数年之前被征了兵丁,只说是带去南面打吴兵,可这数年已过,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也未有一封信传回家来。”
“家中只留下我们这些老幼。”
“我六十有五,连走路都已不稳,出城恐怕连自己都照顾不过来;而你又是一女子,家中现在最顶事的就是这个半大孩子,还要照顾妹妹。”
说着老人再次看向身边自己这个只有十三四岁的孙子。
“听说汉军很快就会打来,现在我们一家四口就是走出城也未必能走多远。”
“我的意思是!”
“我们不走,把这个家看好,也让吾儿有家可回!”
那妇人担心的说道。
“可是儿妇听说那汉军……!”
老人说道。
“没什么好怕的,这汉军屠城的谣言一夜之间传的全城都是,以前从未听说过。”
“我不信无人故意为之,能传的如此之快!”
“我们不走,好好守住家。”
妇人一指那男孩说道。
“那孩子怎么办,官府可是说了,今日如不离开到时所有青壮都要被征调守城。”
老人一咬牙。
“之前你男人在家中挖的那处暗室正好用上。”
“你马上带着粮食和孩子们躲进去,我守着外面,我一个走路都慢的老人,他们不会将我如何,再说我儿也在梁军之中,他们总要给些情面。”
“我听说陛下与颖川王他们于前线被诸葛亮打的大败,丢了几十万军队,这陈留恐怕也不会久战下去。”
“只要过了这场大战总有活路,总比出去死在他乡路上要好!”
“你们马上带着孩子躲起来,白天不许出来。”
正在城内一片逃难混乱之时,城外也没好到里去。
那校尉带着兵来到城外。
此时整个陈留的城门大开。
可城门之外两里周围的道路全部有梁军把守。
看着一队队的百姓拉车担担、拖着家带口向着城外而来。
可到了关卡之处,所有人的行李都会被守军仔细搜查一遍,只要有用或值点钱的东西都被强行留下。
名约征饷!
这时才有人开始感觉不对。
“你们不是说今日可自行离开,为何要没收我们的东西,抢了口粮不算,还抢我们钱财,没有吃的我们怎么活,没有钱我们想换口吃的都换不来,要让我们死在路上吗!”
看着动静越闹越大。
郑敝一旁的一个属下担心的说道。
“校尉,这样会不会闹出乱子,如此要让颖川王知道了,恐怕不好交待!”
郑敝斜眼看了那人一下。
“交待,都现在了给谁交待。”
“我们是奉命截粮,有何可惧。”
“再说,现在颖川王与胡遵所有心思都在想着怎么对抗汉军,哪有心思管这些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