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赋税(1 / 2)

秦将 起飞的东君 4234 字 10个月前

在通往上原乡朝阳里的道路上,一辆独辀车缓缓行驶。

车上染着黑色的漆,显露出秦人简朴压抑的性格,两匹马一黑一红,在御者的操控下,迈动马蹄稳步前进。

“有公车坐就是好,不仅省钱,还舒坦。”

赵佗坐在车舆中,全身放松。

据他所知,秦王政灭魏的事情要到明年春耕以后了。

秦国计划在明年秋收之前,速灭魏国,待到秋收之后便可征发大军南下伐楚,准备在极短的时间里搞定魏楚两个大国。

这样的攻势十分凶猛,昭显出秦国上下都沉浸在一种极度自信的情绪中。

数年之内就攻克了韩赵燕三国,堪称举世皆惊,怎能不让人骄傲自满。

虽然赵佗被李信点名带去伐楚,但此事还十分遥远。

赵佗现在的想法就是先走一步看一步,好好过完年再说。在抛开了各种乱七八糟的思想后,他整个人彻底轻松了下来。

顺着车窗往外看去,赵佗见那通往乡邑的道路上,全是些挑着竹筐扁担的农夫,竹筐里面装满了今年收获的谷子,远远看去黄灿灿一片,十分惹眼。

“交赋税啊。”

赵佗微微点头,周朝的历法,是十一月过年。

但秦国走的是一条特色道路,国内实行以建亥孟冬为岁首的颛顼历,也就是每年的阴历十月一日为大年初一,十月份就要过年。

在这种情况下,官府就要在九月份收好百姓的租税,到了十月份时进行上计评判工作,也就是所谓的“税租九月而具”。

赵佗的目光从道路上的行人脸上扫过,看着他们满是忧愁和无奈的神色,亦不由心生怜悯。

就像扶苏在偏殿里说的,自秦王政十一年,派遣王翦、桓齮攻打赵国开始,十年之间秦国连年征战,攻赵五次,历时九年才将赵国扫灭,中间还覆灭了韩国,之后又马不停蹄北上伐燕。

看似战果丰硕,秦威煊赫,向天下人昭显了秦人的凶猛剽悍。

实则背后是无数关中子弟的血与骨堆出来的,秦国大军虽然也会征召占领区的六国之人,但真正的精锐主力还是本土的秦人啊。

连年战争,不仅让关中秦人死伤众多,关中农田更是有许多荒芜。

比如赵佗这支伐燕的部队,冬天出去,秋天回来,大批青壮年直接错过了春耕。还有王翦之前率领的灭赵主力军,更是连续两年不沾家。

关中水利虽好,农田虽然肥沃,但在这么多壮劳力缺席的情况下,田地里的收成又能有多好呢?

收成不好归不好,但该交的租税口赋也是一分都不能少。

秦人要交的赋税,首先就是按人口征收的口钱算赋。

到汉初时,人在十五岁以上到五十六岁之间都要出赋钱,每人每年征收一百二十钱。

秦的口赋要重于汉,虽有边远贫穷地区会降到四十钱的额度。但在广大内地,人均往往在一百二十钱以上,多者甚至能达到一百八十钱,五口之家,一年就要交出九百钱的口赋,十分吓人。

秦谣有云:渭水不洗,口赋起。

指的就是渭水边冤死者的血肉还未洗干净,口赋又来夺人性命。

在秦昭襄王时甚至实行小孩都要缴纳口赋的制度,导致秦人在听闻亲戚友邻家中有人去世的时候,便去祝贺,听闻亲戚友邻家中有孩子出生时,就去吊问。

此为“贺死吊生”,一切皆因口赋而起。

所以就衍生出一些贫困的黔首,杀子抵赋的风气。

拿不出钱交口赋,那就把孩子杀了,这样一来就能少交一份钱。